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终审确定第二届获奖工程,提出完善评选工作的指导意见
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于3月19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大奖指导委员会领导谭庆琏、李居昌、蔡庆华(委托代表)、许溶烈、凤懋润、王鳞书、唐美树;大奖评委会主任及专家组负责人张琳、何广乾、吴学敏、秦裕衍、范立础、轩辕啸雯、李悟洲、庞俊达、孟令石;以及学会罗祥麟副秘书长、基金管委会徐渭副秘书长等出席会议。纪要如下:
一、会议首先听取了唐美树秘书长关于詹天佑工程大奖设立以来评选及社会反响的综合汇报和张琳主任委员关于第二届大奖提名、申报和评委会全体会议的预选意见;接着各专业评审组负责人就提交本次会议审定的“候选工程项目”分别做了报告。,经过指导委员会的认真讨论,最后以投票方式终审确定了虎门大桥等19项工程获得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并通过了“颁发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决定”(另发文公布获奖工程及参建单位名单)。
二、会议对“大奖”设立三年来通过两届评选所取得的进展给予肯定,表示满意,并对今后如何改进和规范评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现简报如下。
谭庆琏理事长(建设部前副部长):
詹天佑大奖是新的奖项,设立时间不久,总体工作是认真踏实的。这是工程建设领域很重要的奖项,评选工作要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考验。评了两届了,回头要好好总结一下,使它更完善。
1.首先我赞成把“创新性”,突出体现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做为詹天佑大奖的特色和宗旨;
2.要通过评奖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大张旗鼓宣扬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法国有一座桥梁就曾设立一个博物馆,国外很重视宣传先进技术)。我们可以把这两届的评选成果出版一本“大型画册”(今后每一届出版一册)对外宣传;同时通过建设、铁道、交通报以及经济、光明日报、电视台等媒体加以报导。
3.由于每届评选的获奖项目有限(20项左右),地区分布也较窄,因此在工程界和社会上影响不可能太大(类似学术性强的学报,发行量小,影响也就有限)。因此可以考虑在“大奖”之外设一个针对量大面广、关系国计民生项目的一般性奖项(如住宅小区工程)。每次评奖数可以适当多些,扩大影响与作用。
4.鲁班奖是每年评一次,我们詹天佑奖是两年一届,有点滞后,也可考虑一年评一次。关于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申报单位问题,建议今后以业主或建设单位为主比较好。
李居昌副理事长(交通部前副部长):
我们詹天佑大奖评选,很有意义。近年来交通大发展,公路和桥梁建设突飞猛进。褒奖优秀工程很有好处,例如这次获奖的万县长江大桥科学技术含量就很高。
1.詹天佑大奖强调体现“创新性”、“标志性”、“权威性”。其中首要的是强调“创新性”。仅是工程规模很大、层数很高的工程也不一定得奖;科技含量要高、技术水平突出才行,鼓励创新。
2.工程领域有几个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地方也有一些。要规范一下,要办的各有特色。我认为詹天佑奖应以科学技术为主(鲁班奖是以奖励工程质量为主),这个方向应坚持下去。
3.申报单位要规范一下。目前工程申报单位,有设计、施工单位,也有业主单位申报的,不太规范。核心是设计,设计不创新不成,当然施工也要跟上来。
4.奖励的主要参建单位,也要规范一下,主要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设计、施工、科研单位。主管部门一般就不要挂名了为好。此外,对获奖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如何给予鼓励或奖励。建议获奖单位也应给他们以奖励。
王麟书总工程师(代表铁道部蔡庆华副部长):
在铁道系统很重视我们这个詹天佑大奖,因为这个奖科技含量很高。获这项大奖,在铁道投标中是要加分的。有鼓励作用。这次获奖工程中铁路方面就有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广深铁路电气化工程等重大项目。我们要齐心协力,把这项大奖搞好。
在铁路方面,建设单位牵头做为申报单位比较好,因为他们掌握全面情况。
凤懋润总工程师(交通部):
我们詹天佑大奖虽然只评了两届,但在土木工程界还是树立起来了,有一定影响。我认为评审工作严肃认真,评委会很有权威性。
1.我认为这个奖项主要奖励优秀工程和主要参建单位就可以了,鼓励团体精神。至于有贡献的个人,只能由本单位去考虑了。
2.评选程序中,目前采用的“提名制”比广泛“申报制”要好,可以好中选优,也节省人力。
3.宣传报导要突出介绍本奖项的特点,强调科技含量的报导。
姚兵常务副理事长因事未能参加会议。但事先也对评奖工作给予指导。指出评审时要侧重审查申报工程中应用了那几项先进的技术成果(包括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这些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国内的水平和获得的奖励。此外,詹天佑奖、鲁班奖都是我们建设系统的两个各有特色的工程奖项,评选中要注意互相协调,取长补短。
许溶烈主席(基金管委会)主持会议,要求学会和基金管委会秘书处会后认真研究本次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改进评奖工作,提高评选水平,使本项奖励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