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分会

“地下工程创新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打印本页】

来源:秘书处 发布日期:2018-01-02

地下工程创新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7年12月28日下午,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地下工程创新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城建滨江大厦1楼会议厅召开。论坛由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雁飞主持。来自上海申通地铁、上海城投水务、上海建工集团、同济大学以及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地下院、城建物资、上水管线、路桥集团、地空公司、水务建设、建元基金等建设、设计、投资、施工监理单位、科研院校及相关设备、材料厂商的委员或代表共180余人出席,共同聚焦上海重大工程、探讨地下工程创新技术、共话智慧地铁、研究行业规范。

 

论坛共邀请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总监洪翔、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轨交项管部总工潘伟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交地下院总工助理杨宏伟、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深隧项经部总工李林、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公司总工吴洁妹、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隧道办主任贺春宁、上海市城市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中杰7位专家,分别作《智慧地铁建设技术》、《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建设新技术探索及应用》、《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主线竖井设计》、《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建设挑战与创新》、《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关键技术设计综述》、《既有地下建筑改扩建技术规范》解读与实践。

报告首先从建设和施工的角度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铁建设情况,洪翔认为:智慧地铁的目标是伴随着上海城市的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而实现的。市民、乘客是最直接、最迫切的体验者与评价者,也是地铁运营的重点。同时,地铁自身的提升与发展必须站在智能技术的平台上。不断涌动的智能技术也促使了地铁与城市一并进入到崭新的智慧时代。地铁运营是以建设为前提的,目前在中心城区建设地铁越来越难,演讲提出了在围护结构、支撑体系、承压水处理等方面的创新技术。

潘伟强重点介绍了上海隧道公司应用的地下连续墙中的GXJ接头工艺、支撑体系中的自补充系统、“三化一体”的承压水治理技术。并以上海轨交静安寺车站为例,分享了“顶管技术”和“管幕暗挖技术”施工地铁车站的想法。

随后的3个报告围绕深隧展开,分别从竖井设计、施工和隧道施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杨宏伟在报告中介绍了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的概况,通过对110m地下连续墙试验情况、东京湾隧道及穿黄工程竖井渗漏案例的介绍,指出特深竖井施工的技术难点,经过各种方案比选最终工程采用圆形地下连续墙结构施工。

李林首先介绍了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中特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狭小空间特深基坑开挖、大盾构分体始发、大盾构穿越施工等工程风险点。随后针对这些风险点进行了特深MJS、隧道衬砌结构等各方面试验,并就试验成果进行了介绍。

吴洁妹介绍了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的难点,从槽壁稳定、导墙施工、垂直度控制、泥浆工艺、钢筋笼加工等各个方面阐述了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关键技术。随后,以上海建工的工程为例,介绍了一些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案例,最后介绍了深隧试验段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情况。

之后,贺春宁以继港珠澳大桥后,“隧、岛、桥、海下互通”四位一体的集群工程—深中隧道为报告主题,首先就深中通道基本概况进行介绍,随后重点介绍该工程沉管隧道设计。分析了日本、加拿大、韩国等大型沉管隧道的结构形式,针对这些结构进行了深中通道沉管方案的比选。

最后,张中杰作《既有地下建筑改扩建技术规范》解读与实践,他认为在新建地下空间向更深更大发展的同时,既有地下建筑改扩建技术应逐渐引起重视,并列举徐家汇三线换乘工程、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等多个案例,形象地介绍了既有地下建筑物改扩建的现状、种类与方法、流程、专项技术研究等,就《既有地下建筑改扩建技术规范》的条文各章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一线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浅层部分逐渐利用完毕,随着深层开挖技术和装备的逐步完善,为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下空间开发已经逐步向深层发展,相信此次大会带来的智慧与经验,将为未来地下工程的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