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二)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4-07-03


赵羽习教授给结构与防灾小组学生做报告
刘加平教授给结构与防灾小组学生做报告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吴刚院长致辞
颜文晖博士为桥梁小组学生做报告
张希黔教授给工程管理小组学生作报告
    7月2日是2014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第二天。今天的报告分为结构与防灾、桥梁、工程管理三个专题。
    一、结构与防灾专题分会场纪实
    在结构与防灾专题分会场上,浙江大学的赵羽习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刘加平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上午,赵羽习教授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面的研究概况。赵教授首先以“什么是耐久性”的问题开场,引导学员们展开思考,使大家都参与到报告当中。随后结合实际工程图片,由现象追溯本质,逐一介绍了引起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各种原因。在这过程中,赵教授时刻与学员们保持互动,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使整个报告过程轻松而活跃。在报告结束后,学员们踊跃地向赵教授提问,赵教授耐心地给出解答。
    下午,刘加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现代混凝土的新发展”。
    刘教授首先介绍了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背景,简单叙述了混凝土的诞生与发展,并介绍了我国混凝土的应用情况,尤其是现代混凝土的发展情况。然后就现代混凝土的流动性关键技术、高抗裂性、超高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四个方面,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其机理,让大家对现代混凝土有了系统直观的认识。刘教授的报告图文并茂,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让学员们对混凝土材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桥梁专题分会场纪实 
    在桥梁专题分会场上,采用了网络课程的创新教学方式,实现了中美两国学者跨越大洋的远程教学互动。网络课程教学方式在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中是首次采用。
    上午首先举行了简短的桥梁工程暑期学校及网络课程的开班仪式,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吴刚教授、桥隧与地下工程系副主任刘钊教授,国际桥梁抗震委员会主席、东南大学客座研究员W.Phillip Yen(颜文晖)博士,国际网络课程协调员Linda Kuo等嘉宾和来自全国高校及部分省市桥梁设计院参加暑期学校桥梁班学习的全体学员出席。
    吴刚院长首先致辞,表达了对出席嘉宾的欢迎和对开班第五届暑期学校桥梁工程班及网络课程的期望和要求。随后颜博士简要介绍了此次网络课程系列讲座的主题方向,Linda女士则为我们介绍了网络课程目前的应用和推广情况,希望远程多地的网络教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开班仪式后,身在美国华盛顿的华盛顿州DOT首席桥梁设计师Bijan Khaleghi博士为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主题:Fundament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Bridge Analysis/Bridge Design和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Design的学术报告。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了远程实时互动。Bijan先生在三个小时的课程讲解中,向大家展示了美国的桥梁设计方法及美国现行的AASHTO规范,内容深入浅出,加上各位教授的现场讲解,学员们对于讲座内容都有了较深的理解。
    下午的讲座是由颜文晖博士主讲,第一节课的主题是Bridge Condition Assessment and Inspection。首先讲述了桥梁检测保养的重要性,展示了美国现行的多种桥梁检测方法,包括声波检测、探地雷达、人工敲击、甚至是更加先进的机器人测试等方式;介绍了美国桥梁检测的主要内容,并展示了许多桥梁破坏实例来说明导致桥梁破坏的主要因素,其中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最后,提出了桥梁检测要求,即快速、高效、持续。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Bridge Engineering Research&Web-classes Q&As-All participants。颜文晖博士通过常见的桥梁破坏形式分析了桥梁破坏的可能原因,尤其是极端灾害(地震、海啸等)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情况;通过施工方法选择、数值模拟海啸试验以及常见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可靠度分析等方面的讨论,重点介绍了保证桥梁具有良好的长期性能的设计方法——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颜博士认为确定桥梁结构的易损度将是未来桥梁检测的目标。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在场学员就讲座的内容与颜博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颜博士表扬了学员们的提问,并认真回答了学员们的问题,学员们对于桥梁的知识又有了进一步的加深。最后刘钊教授对颜博士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和分析,高度评价了颜博士的精彩演讲,并对中美桥梁设计做了简单的对比。
    三、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纪实
    今天的工程管理专题班,由国际工程管理领域的著名学者、东南大学兼职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杨钧教授和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建总公司施工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希黔教授主讲。
    上午,杨钧教授的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支持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沟通和决策、科技论著写作出版指南、项目管理教育以及研究的趋势与思考。首先,杨教授就支持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更新这个热门话题向学员们介绍了做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然后介绍了怎样选择合适的出版商、出版之前应该做的准备、团队合作增加出版机会等有关出版的问题;最后介绍了项目管理教育与研究的趋势和方法,指出高等教育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必须确定正确的方向。
    杨教授采用双语进行了报告,大部分的内容是用英文。报告内容贴近学员们的学习生活,生动形象,引来阵阵掌声。互动环节,学员们踊跃发言,就各自的疑问与杨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下午,由张希黔教授带来的是题为“400米以上超高建筑施工技术经验和面临的新课题”的报告。
    张教授首先向学员们介绍了当前国内100层和4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物,由此引出超高层建筑物的定义,并介绍了典型超高建筑物的具体信息,包括高度、面积、结构特点、泵送混凝土的强度等。作为中建总公司施工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主持和参与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项目很多,因此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经验。他结合这些工程经验重点与大家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受力特征与高度的关系,二是深基坑施工,三是主体结构施工。他指出超高层建筑建设应考虑安全、功能、施工方案优化和绿色环保等问题,超高层建筑施工重点应研究的12个问题。学员们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前景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张教授的报告案例丰富、数据详实,生动而震撼,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