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批超高层、大体量、大跨度等建筑大量兴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大量开发使用,给结构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加强结构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提高行业的结构工程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建筑结构建设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结构》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4于月24~26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来自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院士、大师、专家和结构工程师600多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工程设计经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工程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方案。会议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丁洁民院长主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督与行业发展司陈重司长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陈司长对我国工程建设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工程建设技术的创新和高新建设技术的采用对北京奥运会顺利进行所发挥的基础保障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给予了热切的期望。陈司长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与深化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以“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为目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给我国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机会,我国广大工程建设技术人员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时机,加强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研发,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全面提升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科技水平。
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教授对各位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陈校长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的大好时期,国内工程建设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全面、深入的开展技术交流对推动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水平的整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陈校长指出,同济大学的与工程相关的专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科研、工程实践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济大学愿意与工程建设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建设技术的发展。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张雁秘书长在发言中指出,我国的工程建设技术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是土木工程建设大国,但不是土木工程建设强国,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工程理论、工程计算和技术标准等方面。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工程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基础研究没有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支撑。因此,加强工程建设基础性研究成为在土木工程领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务之急。当前应当抓住国家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提供的大量工程建设的机会,一方面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研究,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水平。
会议采取大会报告和分会场的形式,与会专家就近年来我国工程结构建设领域的成就,特别是以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和上海世博会工程为代表的工程建设技术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会议组织者遴选出238篇论文供与会者交流,论文内容涵盖结构设计、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多层与高层钢结构、大跨空间结构、结构检测与加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结构抗震与工程振动、地基与基础工程、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等建筑结构设计和研究的各个领域。与会者最后还参观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会议代表发言踊跃,讨论热烈。会议对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技术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