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9次;2014年,我国发生了5次6级以上地震,1次7级以上地震……公众普遍感觉近年来我国地震频次很高。那么,我国地震形势究竟如何?为何我国地震频发?全球地震活动是否已进入活跃期?在全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我国地震形势如何?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表示,我国地震活动频次高、强度大、分布广,这使得我国始终面临着强烈地震的威胁。一是频次高,中国大陆每年平均发生20次5级以上、3.8次6级以上及0.6次7级以上地震。这意味着,平均来看我国每年就可能遭受到4次以上的强烈地震袭击。二是强度大,200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18次8级以上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海洋,而我国大陆地区就发生过2次8级以上地震。三是分布广,我国大陆有30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个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12个省份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还需要指出的是,以往没有强震记载的地方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发生强震,例如青海和四川历史上就没有发生8级地震的记载,但2001年青海发生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四川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这样的地震活动态势,使得我国始终面临着强烈地震的威胁。”蒋海昆说。 为何我国地震频发? 地震频发与我国大陆区域构造运动密不可分。据介绍,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段,北面有稳定的蒙古地台阻挡,西南部受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的碰撞挤压,东部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偏北方向的俯冲推挤,处于三面“受挤”的状态。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的碰撞挤压强烈导致中国大陆西部直接剧烈隆起,形成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伴随有强烈的地震活动。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我国东部的地震活动也较强。“这种与全球构造运动相关的长时期地质变动历史形成的构造格局及构造运动状态将始终存在,换言之,中国大陆地区三面‘受挤’的状态将始终存在。”蒋海昆说。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的区域,去年不到半年时间发生了4次6级以上地震。专家说,西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推挤中国大陆的东部触角阿萨姆区域附近,也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南部的川滇菱形构造块体及其边缘区域,构造运动十分剧烈,地震活动也十分频繁。类似去年的活动情况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例如1973年、1976年、1989年和1995年等。 全球地震活动是否已进入活跃期?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介绍,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进入了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到目前为止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5次,9级以上地震2次,呈现了类似20世纪前半叶全球大地震多发的状态。“目前的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同全球地震大震活动有着准同步演化的特征,2008年以来6年间共发生1次8级地震和4次7级地震。这种现象已经表明,中国大陆进入了新的地震活跃期。”张晓东说。 地震专家研究分析认为,目前的地震活跃期还没有马上结束的迹象,未来几年还有继续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6级以上强地震活动可能会比较频繁,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和新疆天山地区,地震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地震是我国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据统计,2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不同灾种造成人员死亡数量中,地震造成人员死亡人数占54%。同时,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大陆人口占世界的1/4,但大陆7级以上地震次数占全球大陆地震的1/3,而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占了全球的1/2。全球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7次,其中4次发生在我国。 据新华社 支招 你的房屋,抗震吗? 你的房子够坚固能抗震么?如何让建筑在地震中屹立不倒,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汶川地震7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我国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 震级相当的两次地震缘何遇难人数悬殊? 2014年8月发生的鲁甸地震为6.5级,2014年10月景谷地震为6.6级。两者震级相当,释放的能量接近。鲁甸地震中超过600人遇难,而景谷地震人员伤亡情况轻得多,震后24小时,1人遇难。“地震伤亡情况,不完全取决于震级,还与人口密度,震源深浅,人员聚居区与震中距离,地基和房屋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谢礼立说。 鲁甸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65人,属于人口稠密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房屋老旧,砖混合结构、夯土墙承重。而景谷人口密度为39人,当地木结构民居抗震性较好。“景谷木结构房子,倒下来不至于压死人。鲁甸民居土坯结构质量大,惯性力、地震力、破坏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造成较重伤亡。修建农村建筑一定要做到地基好一点、屋盖轻一点、连接牢一点。这样才能防止整体倒塌。”谢礼立说。 抓住六大环节能保证你的房子更抗震 地震中大部分人员伤亡是房屋倒塌导致的。如何让房屋更结实更抗震?“严格按抗震标准建造房屋,在地震中就没有大问题。”谢礼立认为,应该从以下六环节增强房屋的抗震性。 首先是正确选择场地,避免把房屋建在山坡、河谷等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和地基不稳定的地区。二是正确的设计。三是严格按照建筑图纸正确施工和监理,不允许偷工减料。四是按照不同地区受地震威胁的大小、频度对建筑物进行科学设防。五是不能随意改变房屋用途或修改结构格局如拆除承重墙。尤其不能私自将住宅当仓库使用,盛放重物。第六正确使用和维护房屋。 谢礼立认为,以上六点是一个整体,缺少哪一点都会带来隐患。如果真正做到以上六点,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就有保障。 花在房屋抗震上的钱,值! “很多人担心抗震的房子要多花很多钱。其实不然,以抗烈度为九度的地震为例,抗震设计和施工的成本相当于结构成本的15%到20%。这个钱不会白花,不但能抵抗地震保护生命,还能够使房屋寿命相应地延长30%以上。从市场角度讲,抗震性能作为一种附加值,也是房屋的卖点之一。”谢礼立说。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位于甘肃南部的文县有两个村庄。汶川地震前,两村新农村建设,政府每户补贴了五千元钱。汶川特大地震来袭,周围房子倒了一大片,而这两个村的房子不但没倒,甚至没发生任何轻微的破坏。震前科学预防,把房子建得更抗震要比震后救灾、救济或重建更有价值,更重要。”谢礼立说,“这里面建设者、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 针对我国城镇建筑防震能力薄弱的现状,国务院在《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中将“建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作为防震减灾“十一五”阶段目标。2009年,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正式施行,增加了关于农居抗震的相关制度。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农村防震保安工作。 据新华社 常识 这些地震知识你知道吗? 【全球每年发生多少地震?】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为什么同一个地震不同机构说的震级不一样?】世界各国对地震震级的参数标准有一定差异。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比如尼泊尔地震我国测得8.1级是面波震级,而美国测得7.9级是矩震级。 【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 【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什么叫地震活动的周期性?】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地震能预报吗?】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是: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地震预报由谁发布?】地震预报的社会影响是很大的,为了不致造成混乱,我国政府于1998年发布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地震预报只能由各级政府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因此,大家千万不要听信谣传,一定要相信政府,相信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