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打造国际都市
六本木在进行城市再生计划之前,地区的中心是朝日电视台,而北边和西边主要干道两侧是办公商业区,南边是昭和30年代(1955年)兴建的居民住宅,山坡下则为低矮密集的住宅区,是公共建设很不完善又有严重灾害隐患和居住问题的区域。1986年,朝日电视台迁址后,如何利用这块土地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再生计划的主题是“文化中心”,内容结合了住宅、办公、文化、信息、商业零售、饭店等,是一个多元化,复合的地区。
主持计划的森社长指出,东京都市中心的居民平均每人每年需要花上576个小时在交通上,东京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人们如果在交通上花费太多时间,就无法保证生活的质量。因此,森社长希望打造出一个“能将各种城市机能高度结合的城市,实现徒步即能生活的梦想。如能让人们脱离远交通的困扰,就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迎接新的挑战和用于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上。”森社长提出使用“垂直化”与“多元化”的理想,使之成为六本木城市再生计划的核心精神。
但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如何将各种机能相互结合,使其成为和谐的社区,成为此计划中最大的课题。为此,六本木再生计划的具体实施机构——“六本木更新会”,从世界各地招聘设计顾问,并由主要投资者——森大楼公司担任协调工作,都市更新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丁致成表示,“现在的城市更新不再是以本土化为唯一导向,面对全球化竞争,早应打破国界,找来各国人才并融入全球文化,以迎接全球化城市时代的到来。”因此,六本木计划中负责规划办公大楼的是擅长设计高层建筑的KPF(KohnPedersonFox)事务所,而商业零售方面的规划则聘用了美国的杰帝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至于顶楼观景台及美术馆的规划,特别委托着名的美国籍建筑师RichardGluckman担任。
置身大型艺术馆的感觉
六本木由许多独立的建筑构成,内有美术馆、展望台、俱乐部、经常作为电影拍摄场景的东京凯悦饭店、造型前卫的维修电影院、时髦的高级公寓、森之塔大楼以及上下共60层楼的森大厦。六本木榉树大道是横跨六本木新城东西约400米树木并列的街道,大道上林立着多达200家的各国名牌精品店和各国餐厅、老字号饮食店、时髦的咖啡店,以及堪称东京最大规模的综合电影院。而在森大厦下的“毛利庭园”则是长府毛利藩的宅邸遗迹,这是座优美的回廊式日本庭园,对面的圆形大楼就是朝日电视总公司。
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之后,众多的文化设施是六本木最吸引人的地方。森大楼顶楼设置的森美术馆,结合了可以鸟瞰整个东京市区的观景台、前卫现代艺术展览厅及一个都市研究所展示厅。在这里可以看到与巴黎、纽约同步的知名艺术家展览、3D模拟的东京都市之旅,以及东京、纽约与上海的都市模型。而六本木的公共艺术也成为世界城市的典范之一。东京六本木新城在都市经营中加入了公共艺术与设计的元素,其中LouiseBourgeois设计的巨大蜘蛛、蔡国强的立体山水、宫岛达男的数字虚拟的巨大柜台、崔正化的儿童机器人,都改变了人们对环境设施的制式看法,美感的增添让人们感到心情愉快。
交通体系与停车特点
顾客可以乘坐地铁、公共汽车,也可以开车前来,总体停车位2762辆,共计12个停车场,方便顾客就近停车。六本木新城设有摩托车与自行车停车位置,其中自行车停放免费。地铁直接连通六本木新城地下一层。
交通设施:铁路有六本木站(东京地下铁日比谷线、东京都交通局都营地下铁大江户线)、六本木一丁目站(东京地下铁南北线)、道路、收费道路、首都高速3号涩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一般道路、六本木通(都道412号线)、外苑东通、朝日电视台通。
接待参观考察团:六本木新城管理公司对外接待参观团,需要提前预约,预定会议室并提前确定时间,参观团需要支付会议室费用和讲师费用,带领参观商业设施,讲解开发过程。
都市再生更新本质
现在六本木不仅成为日本全国城市再生的典范,也成为全世界城市再生规划者的必游之地。当然,六本木之丘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动工之前,就耗费了10余年的时间作为筹划及制定各种协议,例如必须在整体利益和个人投资者的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的解决方法。在1990年更新筹备会成立后的1年内就举办超过百次的会议,而且在实施的17年内,每月发行《会报》来向每个权利人说明计划进展,接受个别咨询,以取得大多数权利人的同意并使计划最终走向成功。
(转自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