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博会展示低碳环保的绿色科技与成就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0-12-03

以“绿色经济互利共赢”为主题的2010年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家企业踊跃参展,展出了众多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11月27日,伴随着观众熙熙攘攘走出北京展览馆,为期4天的绿博会落下帷幕,但这场“绿色风暴”带给人的冲击和思考将持续发酵。

地球原本是绿色的

行进在绿色的海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生活节能还是生产节能,还原绿色地球的潮流都方兴未艾。

在绿色的冲击下,笔者的思绪也仿佛奔跑在无垠的草地上,飞到了200多年前的遥远之地。那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更没有工业污染,人类的生活状态何其低碳,地球处处洋溢着农业社会那醉人的绿色。

而工业革命的兴起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暖,导致我们的生产生活偏离绿色。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地球的绿色随工厂的滚滚浓烟逐渐消褪。

有限的绿色面临威胁

本次博览会上,林林总总的工业制成品都打着低碳的标签。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仍在时时刻刻被动吸纳着工业废气二氧化碳。

据统计,截至2008年,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内的一次性化石能源的消耗量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九成左右。

论坛活动主持人之一、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表示,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都是当今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他说,据权威机构预测,目前我们共有的地球石油资源仅仅还可以用42年,天然气可以用60年,煤炭资源还能用182年。

值得欣慰的是,世界各国现在都在大力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在展厅里一个名为“绿色未来之家”的模型前,参观者络绎不绝。清华大学一位专家在现场解释说:“在这个绿色小区里,每一栋住宅屋顶上都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板,房屋室内的空调和采暖都由地源热泵系统实现,楼外铺有雨污水收集地砖。路灯上还装有风光互补的系统来发电。”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和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倡和利用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这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本届博览会无疑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行动,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

世界重返绿色发展征途

香港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周雯的名片上印有“公路医生”的字样,她解释说:“传统的修路方法是把路面‘开膛破肚’,再补上新沥青。我们公司的技术是对损坏路面进行加热,把路面耙松后,再把新旧沥青料都覆在上面,然后碾压成型。这样既不浪费材料,对交通影响也小,还不会污染环境。”

这样环保修复的公路无疑是世界各国重回“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介绍,在“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入节能减排资金2000多亿元,带动的全国节能环保的投入保守估计也在1.6万亿元以上,比“十五”期间增加了70%;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其中关停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炼铁的落后产能超过1亿吨、水泥产能超过2.6亿吨。“‘绿色经济’是相对于过度依靠化石能源、污染排放高、破坏生态环境的‘黑色经济’而言的,是为应对自然环境约束带来的挑战应运而生的。”发展改革委环境资源司巡视员何炳光在论坛演讲时表示。“‘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主要特征是节约、低碳、生态、环保,核心是经济的绿色化和绿色的产业化,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何炳光说。

全球环境研究所主任金嘉满指出,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和倡导“低碳生活”,人类开启了使地球家园重返绿色的发展征途。但是,考虑到世界各国不同的减排力度和技术壁垒,理想中的绿色低碳离我们还很遥远。

低碳努力获得全球认同

在绿博会召开前夕,解振华表示,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和《哥本哈根协议》的共识,遵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该为历史的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减排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率先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迄今为止,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兑现承诺,而且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不合理要求,致使联合国气候谈判进展缓慢。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参与节能减排的姿态与行动是积极的,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的首席代表邹骥说:“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召开之前,中国宣布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同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得不提前进入低碳时代,而这是很多发达国家都做不到的。”

中国的低碳发展努力也得到了前来参会的众多外国朋友的高度认同。在邹骥看来,这种认同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的成果密切相关。发改委于23日公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政策》报告显示,在“十一五”(2006年~2010年)前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底我国将能够完成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这相当于过去5年间,全国节约了6亿吨标准煤,减排15亿吨二氧化碳。

谈到对于11月29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坎昆会议的期望时,金嘉满说:“如果每个国家都能按照公约、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要求,遵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力合作,践行节能减排,坎昆会议就能取得积极成果。”

如果合作坚持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球本来的绿色一定能还原。

本次绿博会的成功举办,恰恰说明了各国携手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非常大的意愿。

(转自中国建设报)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