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简称《规划》),对公路、民航、铁路、邮政等交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提出明确要求。公路方面特别要加快干线公路恢复重建,构建“一纵一横两联”生命线公路通道。
《规划》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其中,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市场服务体系功能全面恢复,服务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两线”交通干道助力城乡布局
据悉,玉树地震灾区交通设施落后。灾区地域广阔,公路路网密度低、路况差、保通难度大,主要运输通道仅有国道214线和省道308线,运距长、成本高。
根据《规划》,玉树地震灾区将实行就地重建,城乡布局将突出一镇(结古镇)、带动两线、兼顾多点。其中“两线”指沿国道214线和省道308线分布的重灾区乡镇、一般灾区的重点镇及县城所在地,主要包括沿国道214线的珍秦、歇武、巴塘、下拉秀、称文等乡镇以及临近省道308线的隆宝、加吉博洛、萨呼腾等镇,可适当扩大用地规模,集聚周边人口。
整治改造1717公里干线公路
《规划》提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既要加快灾区受损设施的功能恢复,又要充分考虑恢复重建的能力保障需求,根据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和城乡建设规划,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合理确定建设标准,统筹各类设施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安全保障能力。
公路方面,加快干线公路恢复重建,提高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和抗灾能力,构建“一纵一横两联”生命线公路通道,建设通县二级公路,提高西宁至玉树公路建设等级和保通能力。其中,“一纵”为国道214线共和至多普玛(青藏界)段、“一横”为省道308线玉树至不冻泉段、“联一”为省道312线珍秦至称多段、“联二”为省道309线多拉麻科至杂多段。干线公路整治改造171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1277公里,三级公路430公里。此外,结合灾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重要旅游通道交通条件,恢复重建旅游景区道路19条。
全面修复农村公路灾损路段,努力提高通达、通畅水平,建设农村公路343公里,修复便民桥梁65座,总长1822米。
修复重建客货运站场等设施,建设玉树州客运站及9个县乡客运站;恢复重建公路道段设施。结古镇修复、新建城镇道路238公里,建设市政桥梁26座,新建公交场、站12处。
此外,《规划》要求,及时开展城镇及重要公路沿线泥石流、山体崩塌、滑坡治理。
提高民航、铁路、邮政等服务保障能力
民航方面,修复玉树巴塘机场建筑、道路、供电、供油、通信、导航等设施,新建目视助航灯光系统、站坪、联络道、通信导航、应急救援等工程,建设玉树至西宁航线通信工程、西宁二次雷达工程,提高机场吞吐能力和航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铁路方面,为加强恢复重建物资运输保障,实施青藏铁路相关站场货运设施配套完善工程。建设西宁北站铁路货运中心应急工程,配套完善平安驿、湟源、海晏、格尔木等站货运设施。
邮政方面,恢复重建邮政业务用房及相关设施,完善邮政网点,配置相关设备,提高邮政服务能力。重建及改造邮政业务用房10处,配置网络交换机等设施设备。新建邮政网点30处。
此外,《规划》提出,加强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恢复重建万村千乡配送中心1个,建设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个、建材物流集散中心1个。
物资运输实行全程监控
在运输保障方面,《规划》要求,灾区省级人民政府要会同国务院交通运输部门制定运输保障方案,科学统筹组织物资运输。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确保重要运输通道通行能力。加强道路管理,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实行物资运输全程监控,开辟绿色运输通道。统筹组织调度各方面运输力量支援灾后恢复重建物资运输。在重点交通运输通道沿线设立必要的交通服务站点,提供休息、维修、补给等服务,确保运输安全有序。
(转自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