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强科学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节选)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0-06-18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科学道德规范,抵制和摒弃一切不端行为,是新时期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  
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2009年第十二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式暨科技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作了题为《科技繁荣与科学道德》的报告。作为身兼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副主任之职的著名科学家,对当前科学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分析。我们节选了这篇报告的第一部分,现予以刊出。而作为基层科协——北京市科协的有关调查报告和由此产生的对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建议,与杜祥琬院士报告相辅相成,特一并刊出,以期对当前科技道德建设有所促进。 

科技工作者对科学道德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 

    北京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根据《北京市研究与发展(R&D)数据汇编(2008)》统计,2007年北京地区有科技活动人员45.03万人,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总数(454.39万人)的9.91%,位居全国之首。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5.94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79.81%。北京地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分别为11.13万人、4.70万人和27.73万人,分别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24.72%、10.44%和61.58%。可以看出北京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数量占大多数。 

    为真实了解北京地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行为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协团体的对策措施,市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贺慧玲牵头召集有关专家成立课题组,在收集相关资料、组织科技人员座谈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问卷调研对象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中的科技工作者,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2份,回收率为86.8%。问卷的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北京科技工作者对科学道德行为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于问卷中给出的各项科学道德行为选项,普遍给予较高的重要性选择。各选项认为非常重要的选择人数占回答总人数的66%到80%,其中综合分值也达到65-85分。 

    调查显示,北京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诚实守信和社会责任是当前科技工作者最应遵守和树立的道德行为。在各选项综合分值排序中,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和尊重客观事实排在选项的前列。认为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和尊重客观事实非常重要的的人数分别为964人、886人和824人,分别占回答人数的80.13%、74.64%和68.72%。从各选项综合分值来看,最低综合分值为65分以上。其中: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和尊重客观事实居各项的前三位,分别达到85.51分、82.39分和80.49分。认知“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人群总数分别达到97.51%、96.63%和93.98%。这说明,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和尊重客观事实是当前北京科技工作者最推崇的道德行为。 

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 

    1.弄虚作假和侵权抄袭是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其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问卷分析来看,科技工作者对各种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普遍感到痛恨,其中对弄虚作假(伪造,篡改,浮夸)和侵犯知识产权(侵权,剽窃,抄袭)的痛恨程度更加突出。认为弄虚作假(伪造,篡改,浮夸)和侵犯知识产权(侵权,剽窃,抄袭)现象非常严重的人数分别为532人和474人,分别占选择人数的46.10%和41.73%,高于其他选项10-16个百分点。从各选项综合分值来看,这两种形式的严重性和普遍性的分值高达66.18分和63.42分。在调研中,有科技工作者反映:在课题立项和评审验收中,不端行为特别突出。有些课题承担单位向委托单位“公关”,进行许多内幕交易,使项目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单位或专家手中,更多真正有实力的学者或单位无法获得立项,这是对科研和科学家的渎侮和不公。评审验收时有一些“沾亲带故”和被“揣红包”的专家,一路高唱“凯歌”,冠以“世界领先”、“国内一流”之类的虚假评价,十分有害于真正有社会前景和价值的成果推广和转化。 

    2.各类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在不同类型单位中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略有不同 

    从不同单位类型科技工作者对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认知来看,大体上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依据其工作性质和科研环境的差异,对各种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严重程度略有不同。如高等院校更加关注“一稿多投,花钱刊登论文”现象,其综合分值名列第一。社会团体则对“商业炒作、虚假宣传”、“利用职权或金钱获得荣誉”和“利用不当手段获得物质利益”的腐败现象比较关注,其综合分值排序为第二、第三和第四。 

    3.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在立项和验收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 

    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在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但以课题(项目)立项和评审验收这两个阶段最为突出。问卷显示,认为课题(项目)立项和评审验收这两个阶段不端行为非常突出的人数分别为413人和379人,分别占选择总人数的34.56%和33.19%,其综合分值分别为64.93分和59.78分,名列各选项前列。 

    从不同单位类型科技工作者对科技活动不同阶段的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认知来看,成果发布(表)成为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高发阶段,政府机关、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分值都排在第一。其次是评审验收阶段,各单位类型科技工作者给出的综合分值排序都在前三名。 

科技工作者期望进一步完善科学道德建设环境 

    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科技工作者迫切期望进一步完善科学道德建设发展环境。 

    1.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对科研活动的开展构成较大影响 

    学术不端和腐败对北京科技工作者正常科研活动的开展构成较大影响。问卷显示,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对科研工作构成非常严重影响的占36.64%,认为比较严重的占46.08%,两者加起来达到82.72%。 

    2.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形成干扰 

    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严重的干扰,特别是发生在一些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学者身上的学术腐败,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影响更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事业的时间不长,学识不深,鉴别能力不强,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形成风气,将对我国科技事业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严重阻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步伐。 

    3.建立《北京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非常必要 

    对于建立《北京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的问题,有59.68%的人认为非常必要,32.10%的人认为比较必要,两者加起来高达91.78%。因此建立《北京科技工作者道德规范》是北京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强烈要求。通过建立道德规范,可以为科技工作者树立标准,使其成为行为的准则,约束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发生。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