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三角大型桥梁进行“全寿命管理”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0-06-13

    连江跨海的大型桥梁,如今在长三角地区构建起了畅达的交通网络,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速。 

随着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和上海长江隧桥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长三角整体交通网络全面提升,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发展因为大桥而具备了更好的必要条件。 

在近日召开的“2010年长三角地区大型桥梁管理研讨会”上,专家首次提出要对长三角大型桥梁进行“全寿命管理”,即对从设计、施工、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测、维护。 

长三角濒临东海,大江大河水系发达。遍布在长三角的世界级大型桥梁,有的越长江、有的跨东海。桥梁已成为连接区域交通的关键和“咽喉”。此次参会的上海东海大桥、上海长江隧桥、江苏苏通大桥、江苏润扬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浙江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9座苏浙沪三地的大型桥梁管理部门的代表认为,这9座桥梁均为近年来长三角兴建的重要越江跨海工程,承担着区域交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长三角目前进入了“大桥”时代。大型桥梁建设技术的突破,彻底改变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格局,突破天堑,连起长期被江河阻隔的区域经济末端,一个又一个曾经的经济“洼地”,因为大桥而迅速隆起。而长三角“桥牌”不仅打出了区域“同城”效应,更打出了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并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特大型国际都市圈。 

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志方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强大,交通出行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航运、贸易、物流、旅游等经济活动已越来越频繁,带来的是交通出行量和车辆荷载的大幅提升,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国内桥梁垮塌事故频发,应警示我们倍加注重桥梁的安全。如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座高速公路跨河大桥坍塌、韩国汉城圣水大桥垮塌、广东九江大桥船撞倒塌、湖南凤凰堤溪沱江大桥坍塌等,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在大型桥梁密集的长三角区域,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超长跨海桥梁,由于其在路网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交通功能,在其服务的水平、使用的年限、运营的安全等方面尤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杨志方说,桥梁结构的“全寿命管理”主要包括设计阶段的策划、施工阶段的实施和运营阶段的维护,也即桥梁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设计基准期)。 

我国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已明确提出桥梁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其核心是在设计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桥梁的施工、养护、维护和管理等全过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问题,以使桥梁能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达到高标准、高水平的安全服务。 

以上海东海大桥为例,东海大桥地处杭州湾、长江口和东海的交汇处,不仅受到外海的风、浪、流、潮、雾、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海洋环境对桥梁结构的腐蚀。东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但是百年标准不仅涉及结构的防腐、结构的耐久性标准,而且还涉及结构的可靠度设计等诸多方面。 

而在海洋高腐蚀环境条件下,如何确保结构安全使用100年,是东海大桥的建设者、养护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经过分析研究,有关方面制定了一整套的结构防腐和提高耐久性的标准和措施。根据实测数据显示,东海大桥运营4年来结构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笔者还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国内又有多座在建和拟建的跨江、跨海的超长桥梁。日新月异的我国跨江、跨海超长桥梁建设,正推动着我国从世界桥梁大国迈向世界桥梁强国,而桥梁安全管理将成为今后的关注点。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