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勘测院今年首次使用了智能测量机器人对桥梁进行观测,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昨日凌晨,石门大桥夜间进行全封闭检测,勘测现场,再也不需要工作人员爬塔顶了。因为重庆市勘测院今年首次使用了智能测量机器人对桥梁进行观测,不但可提高效率和精确度,还可以确保勘测人员的安全。 据悉,重庆内环以内(包括内环)的16座跨江大桥,今年的冬季“体检”正在陆续进行。
桥面桥墩都要检测
1988年建成的石门大桥,是连接江北与沙坪坝的主要桥梁之一,车流量逐年增加,让桥梁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2005年、2008年,石门大桥分两次“大手术”,对拉索进行了更换,去年9月才全部换完重新开放。
经过20多年的运行,石门大桥的“健康”状况如何?更换拉索后,桥梁的塔柱、桥墩有没有异常?日前,受桥梁管理单位委托,重庆市勘测院对石门大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25日和昨日的凌晨零点至五点,石门大桥禁止一切车辆通行,进行全封闭观测。
勘测人员主要对大桥的平面位移、桥面挠度、桥梁墩基础沉降、墩塔垂直度、拉索等方面进行检测。
机器人替代人工作
对石门大桥的“体检”,勘测人员用上了全站仪、智能测量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重庆市勘测院院长陈翰新介绍,勘测院针对山地城市特点,研发出全新的软件,来驱动“智能测量机器人”,并首次用在今年冬季桥梁“体检”中。
以前,勘测人员对桥梁进行“体检”时,现场需要大量人员、并记录几千个数据,而且勘测人员在桥梁的塔顶、拱顶等高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不仅记录数据不方便,也有一定危险。
记者昨日凌晨在现场看到,用上新型“智能测量机器人”后,勘测人员在桥梁上设置标记,“智能测量机器人”接到指令后,旋转、扫描……就可以自动找到目标,然后开始观测、自动记录。记录下来的数据还可以直接传回室内数据处理中心。
半个月出检测结果
石门大桥“体检”结束后,最快半个月出“体检报告”。通过“体检”来监控桥梁健康状况。
重庆市被誉为“中国桥都”,主城区跨长江、嘉陵江的桥梁众多,每年两次“体检”,在最热、最冷两个时段进行。主城内环以内16座跨江大桥,去年12月入冬以来陆续接受“体检”。
这16座跨江大桥,分别为石板坡长江大桥、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石门大桥、大佛寺大桥、马桑溪大桥、高家花园大桥,以及黄花园大桥、鱼洞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朝天门大桥、菜园坝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渝澳大桥、嘉悦大桥、嘉华大桥。春节后,将启动内环快速干道上三座大桥的“体检”。
(转自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