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之新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9-08-13

    中国科技馆新馆即将开馆迎客,新馆工程建设中采用的新设计理念、新建设管理模式、新技术应用成其亮点。

8月11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工程建设媒体见面会在中国科技馆现馆举行。中国科技馆副馆长辛兵、新馆总设计师刘晓光及相关负责人向各新闻媒体就新馆工程建设情况和设计理念进行了介绍。

本次中国科技馆新馆工程建设有几大亮点,可总结为“三新一拓展”。“三新”分别为“新设计理念、新建设管理模式、新技术应用”,“一拓展”指新馆不仅面积增大,功能也更加丰富。科技馆新馆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与“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交相辉映,是奥林匹克公园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馆处于奥运绿区与城市之间,寓有“自然、科技、城市”三者统一之意。新馆设计的整体思路是要把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国家与大众相结合,美观与实用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在外形上,新馆是一个单体的正方形,造型的灵感来自儿童的拼图游戏,建筑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反应出对知识和科学的渴求的寓意。

在管理方面,新馆采用代建制管理。“代建制”是对我国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即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新馆项目委托人为中国科协,代建人是北京建工集团(公开招标),使用人是中国科技馆。

 新技术的应用在新馆建设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建筑立面“拼图单元”正面采用连续的白色波形金属板,曝露的侧面为绿色反射玻璃和不锈钢板的组合。波形版面采用不同的排列角度,随日光照射角度不断变化,每块波形板的阴影也随之不断改变,立面呈现明暗变幻的立体图景,使静态的建筑产生动态的效果,犹如那一层变幻的迷彩融于奥运公园的大环境中。

新馆外墙采用了挤塑保温板、中空LOW-E玻璃加镀阳光膜、温屏玻璃等材料,充分满足了大体量单体建筑的隔热保温和采光需求,减少了对空调的使用,达到了降低能耗的效果;建筑内部采用全空气系统和自然通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使室内空气在不同季节进行自动调节;建筑还采用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中水利用系统、冰蓄冷系统,并局部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极力倡导节能环保理念。

中国科技馆新馆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大到现馆一期工程的5倍。新馆的功能也更加丰富,除了五大常设展厅外,还有临时性的热点展厅以及多样化的影院功能。新馆还将设立专门的科研面积,用于科普实践活动的相关实验。“科技馆从老馆的单一的展览功能,变成了集展览、教育、科研为一体。”辛兵介绍。

 新馆十分注重在青少年参观者与成年参观者间取得平衡。据辛兵介绍,新馆具有科学普及和科学交流的二元作用,在建设上不仅考虑了儿童及青少年的特征,加大了公共空间的比例,降低了空间识别难度,还设立专门的报告厅与多功能厅做学术交流使用,为成年参观者服务。对于大家关注的安全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家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大型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在火灾等安全问题上一定会符合要求。

 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启动于2005年。在新馆建筑设计方案招标上,中国科技馆进行了采用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RTKL国际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设计方案。目前,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工程已进入最后布置与调试阶段,今年9月16日将向社会全面开放。(中国科协网)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