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日前在检查首都水污染防治情况时了解到,北京水环境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水污染防治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指出,首都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加之连续干旱少雨,河湖普遍缺少新水补充,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大部分河道几乎没有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水污染物排放总量远大于水环境容量,河湖水质尚未得到根本好转。城市河湖主要依靠污水处理厂的退水或者再生水补充,而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的排放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差距较大,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虽然达标排放,但仍无法满足地表水体功能的要求。
他指出,在2008年监测的全市有水河流(共82条,长2020公里)中,IV类、V类和劣V类水质河道长度占到了监测总长度的44.1%。城市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仍为劣V类水体,下游河湖仍然存在着黑臭现象。
执法检查组同时发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非正常运转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在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运行费用得不到保障等。此外,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成为影响远郊区县污水处理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汇报了“推进北运河水系综合治理,实现污水防治资源化”议案办理情况,提出要升级改造中心城和新城的污水处理设施,使出水达到IV类,这比目前的水质提高两个级别。
在年初的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有5个代表团、83人次代表就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和污水防治提出10件议案。针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夏占义说,《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规划(2009—2015年)》已编制完成,并经市政府原则通过。根据规划,北京市将把北运河水系全流域划分为226个治污单元。从今年开始,对北运河水系的治理分7年逐步实施,到2015年全部完成。
夏占义透露,到2012年,北运河流域内一级、二级支流将实现“不黑不臭无水华”,流域内主要河段1公里范围内无垃圾堆放,水量利用率提高到56%,初步建立北运河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机制。到2015年,流域内水量利用率提高到70%。(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