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机制建设先行 加强推广应用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9-03-10

新年伊始,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处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里,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2009年工作也正逐步展开,该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今年工作的重点。 

落实国务院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战略部署,抓好建筑节能重点项目。一是制定《建筑节能2009-2011年专项规划》,明确建筑节能在“十一五”后两年和“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着力做好新建节能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新农村节能农房等项目。 

继续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研究制定《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建筑评价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二是研究鼓励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财税政策体系。三是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依托,使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通过发布技术、产品推广限制禁止目录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抓好新建建筑节能。一是继续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贯彻实施,力争到2009年底,全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二是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实施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建筑节能信息,接受监督。三是总结北京、天津经验,推动上海、重庆及有条件地区执行新建建筑65%的节能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全面实施。四是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试点。继续实施“100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与100项低能耗示范工程”。五是继续举办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加大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力度。督促和引导地方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实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力争2009年完成改造面积6000万平方米。总结内蒙古、宁夏、唐山等地的改造经验,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模式。争取将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纳入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对已完成的改造项目进行验收。 

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在全国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的试点范围,基本建成部、省、市三级构架的能耗传输及分析平台。在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耗动态监测的基础上,指导地方对高能耗建筑实施节能运行与改造。指导24个示范省市尽快研究制定本地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引导和约束用能单位的用能行为。抓好第一批13个高校的“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工作。 

抓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一体化成规模应用。一是抓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工作,加强已启动的359个示范项目的管理,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能效检测工作。二是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规模,调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以太阳能热水系统城市级示范、太阳能光伏屋顶及幕墙、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应用淡水源和海水源热泵为重点,继续引导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向更高水平发展。三是总结示范项目经验,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标准、关键技术设计指南、施工关键技术指南、关键设备可靠适用性评估标准等,做好“十二五”期间在条件适宜地区强制推广的准备工作。四是研究利用太阳能、沼气、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解决农村地区用能问题,启动一批应用经济适用技术的示范项目,引导农村建筑用能合理增长。 

加大力度,推动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一是做好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工作。推广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建筑材料的利用。落实《再生节能建材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二是强化监管,确保建筑节能材料质量。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在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统计、监测及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做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二是切实履行政府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公共管理职责,建议各级人民政府把建筑节能纳入本地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总体目标中,明确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进行考核评价。三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强制性节能标准,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检查,对节能目标落实情况、贯彻管理制度和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等,进行考核评价,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该负责人指出,2009年的工作涉及面广,难度也不小,他希望相关各方积极行动,有力配合,共同把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做好。
                                         《中国建设报》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