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技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本届“技术交流会”与“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六届颁奖典礼”同期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学会监事、学会各分支机构的专家、部分省市土木建筑学会的领导、第十六届詹天佑奖获奖单位、会员单位以及来自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科技人员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明安同志主持。
本届“技术交流会”以“土木工程创新技术”为主题,邀请了第十六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专家到会作技术交流报告,报告内容重点涵盖了高层建筑、公路桥梁、铁路工程、隧道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等领域的技术难点、创新点、关键技术及新技术应用等。
会上,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周予启总工程师、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韩玉总工程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方国星副总工程师、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徐正良专业总工程师等4位专家分别就《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四川合江长江一桥》、《合肥至福州铁路》、《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等项目进行了技术交流。
附:4个项目简介:
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平安金融中心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是一个集总部办公、观光、影院、会议等多功能大型城市综合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6万m2,地下5层,地上118层,高600m,是世界第四、中国第二高楼。大楼为单体建筑,桩基采用8m直径的巨型桩,结构形式为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抗侧力体系,竖向结构包括劲性钢骨混凝土核心筒和巨型柱,水平结构包括楼层钢梁、楼面桁架、带状桁架、伸臂桁架和组合楼板,顶部设有钢结构塔冠。
大楼设计新颖。整体造型对称、锥形高耸,既重视与城市建筑群呼应,又重视微环境能耗。全球最高的不锈钢幕墙,优雅、实用,最大程度减少反射与眩光,环境友好。以冰蓄冷技术为核心的高效节能冷源设置,保证了顶级金融机构办公场所的不间断舒适运行。创新采用的结构巨柱下设置超大直径桩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结构受力传递直接,大大减小了底板的厚度,经济效益显著。获得LEED-CS金级认证和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认证。
施工创新技术应用多。研发了复杂环境下的mm微变形控制技术,解决了在-33m超深且紧邻地铁的基坑内二次开挖9.5m超大桩变形预警难题,成功实现了环境变形<4mm、柱下单桩沉降<25mm的控制效果。研制了含有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低成本绿色低碳混凝土及其配套施工技术,实现了大体积底板连续无缝快速浇筑和开裂控制。率先自主研发了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变形监测技术,解决了超高层建筑测量累计误差大的难题,实现了600m超高层建筑平面2mm/高程4mm的测控精度;研发了超高层内外筒变形分析预控软件,实现了内筒与外框竖向差异变形的精确预测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变形差预调整,解决了超高层施工变形差异补偿预测控制的施工难题;研发了多点小吨位连续变截面同步液压爬升模架体系及其配套的超高层倾斜巨柱爬模系统,整套模架系统体系灵活多变,适用性强,解决了核心筒爬模施工与核心筒钢结构安装之间相互制约的难题,同时实现了核心筒水平分段流水施工,工效大幅提升;研发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配制与应用技术,解决了超高层建筑高强混凝土超高泵送难题,实现了“低收缩、低放热、高工作性”的C100混凝土模拟千米高程泵送;创新采用高耐腐蚀性能316L不锈钢幕墙,在深圳濒海环境中,可保持外观一百年不变,成为全球最大不锈钢外立面的摩天大楼。率先将BIM技术贯穿于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中,为工程建设提供全流程、全生命期的管理。
工程于2009年12月3日开工建设,2016年11月30日竣工,总投资95亿元。
二、四川合江长江一桥
合江长江一桥(波司登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成渝地区环线的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840.9m,跨径布置为10×20m(引桥)+530m(主桥)+4×20m(引桥)。大桥主跨为世界最大跨径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净矢跨比为1/4.5,拱轴系数为1.45;桥面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吊杆间距为14.3m。
该工程建造期间研发、采用了一系列设计、施工新技术,整体技术含量高,创新成果丰富。提出了主拱横向新型构造、基于悬拼单元的新型主拱结构,大幅节约了钢材,减少了高空安装和焊接工作量,提高了拱肋整体质量;研发了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制造安装成套技术,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零事故的大桥安装;提出了大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真空辅助灌注管内混凝土技术及其成套设备,基本解决了钢管混凝土结构脱空问题。
大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与同等跨度的悬索桥比较,节约造价投资约6000万元人民币,经济效益可观。工程的建成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推动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拱桥向更大跨径发展,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对山区公路、铁路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竣工,工程投资约2.6亿元。
三、合肥至福州铁路
合肥至福州铁路,是中国首条时速300公里的山区高铁,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线路纵贯安徽、江西、福建三省,正线全长834.4km,桥隧比90.1%,其中隧道占比66%,工程建设难度极大。
全线新建车站21个,改建车站2个。全线正线桥梁498座375.8km,采用了“骑跨式”高架车站、顶推法施工大跨度连续梁柔性拱组合桥、带悬臂T构连续站台梁等多种创新结构设计。全线正线隧道212座340.3km,研究采用桥隧相连结构和缓冲结构平导等创新技术。与16条铁路交叉跨越或并行,全线铺轨1628km,以II型板式和 I型双块式为主。
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5年6月建成运营,总投资1019.95亿元。
四、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
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是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中4条市域线路之一,呈“Y”型平面分布,主线起于嘉定北站、支线起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站、接轨于嘉定新城站,线路终于浦东新区迪士尼站。线路总长82.38km,其中地下线42.10km,地上线40.28km,设车站40座、车辆基地3处、设控制中心1处、设110/35kV地面及地下主变电所各一处。
工程针对跨省长大线路带来的运营与建设管理模式、车站设计、地下区间、综合开发、高架桥梁等建设难题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在新理念、新系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形成了技术创新并应用于工程实践,成果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鉴定,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工程于2007年3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建成通车,总投资372.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