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在兰州成功举办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11-09-05

    2011年8月16日至19日,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五家单位联合承办,另有九家协办单位参与。

    第十一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是继天津(1962)、武汉(1966)、杭州(1979)、武汉(1983)、厦门(1987)、上海(1991)、西安(1995)、南京(1999,360人)、北京(2003,510人)、重庆(2007,736人)召开的前十届系列会议之后,第一次与会代表逾千人的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界的一次学术盛会。大会得到国内众多岩土工程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的热烈响应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会代表达1199人,其中,正式代表725人,免注册费学生代表361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113人。本次大会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成立近百年来规模最大、与会代表过千人的学术大会,也是甘肃省科学技术领域第一次规模超过千人的专业会议。香港地区代表组团参会并做了大会交流和发言,另有来自美国、德国、奥地利、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学者和华人代表参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研究员代表主办学会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主席Jean-Louis Briaud教授专程应邀出席大会,并做开幕式致辞和大会特邀报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当选主席冯夏庭研究员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辞。香港岩土工程学会主席何毅良先生、新加坡岩土工程学会主席方国光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了大会交流。陈祖煜院士、程国栋院士、郑晓静院士应邀出席大会,并在院士专家论坛做了精彩学术报告和交流。
    为了感谢老一辈专家和学者为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的顾问、名誉理事等老一辈的专家和学者出席大会。出席会议有:包承纲、刘祖德、殷宗泽、谢定义、王恭先、顾小芸、顾晓鲁、张鲁新、张振中、林学文等著名老专家。会议期间这些老专家或做大会报告,或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他们继续活跃在科研一线,使与会代表备受鼓舞和鞭策。
    本次会议以“岩土工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主要研讨内容为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实践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征文内容包括14个方面:岩土的基本性质和测试技术、岩土工程数值仿真技术、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土工建筑物与边坡、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特殊土与非饱和土、环境岩土工程及灾害效应、岩土工程中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岩土工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地质灾害及预警与防治、重大岩土工程实录、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区域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工作性能诊断与安全性评价方法。
    会议采用了当前国际学术大会流行的交流形式,精心组织了大会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各8个,特别报告2个,院士、专家论坛报告7个,分会场特邀报告25个,一般报告145,报告总数达195个。
    主题报告和报告人分别是:郑刚,地基处理;滕延京,基础工程技术的发展及面临的新课题;刘松玉,土工测试;黄茂松,软土地下工程与深基坑;孔令伟,特殊土与边坡研究进展综述;姚仰平,土的基本特性、本构描述及数值模拟;陈云敏,中国环境岩土工程进展;刘汉龙,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研究进展。
    特邀报告和报告人分别是:国际土协主席Jean-Louis Briaud(美国),Scour of bridge foundations and erosion of levees by overtopping;陈祖煜,高边坡加固技术的新进展;李广信,关于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的若干问题;郦能惠,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协调新理念内涵及其工程应用;王卫东,城市岩土工程与新技术;王兰民,舟曲泥石流灾害特征、成因与重建;何毅良(香港),香港城市化发展与岩土工程新进展。
    特别报告和报告人分别是:马巍,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冻土力学问题;朱本珍,预应力锚索长期工作性能检测与荷载补偿技术。
    院士专家论坛报告和报告人分别是:程国栋,青藏铁路运营中的热状况与变形分析;陈袓煜,关于可靠度分析和分析系数设计方法的讨论;郑晓静,散体物质多尺度力学行为的若干研究;包承纲,关于土力学学科发展的一些看法;汪稔,南海岛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刘国楠,衡重式桩板挡墙模型试验研究;龚晓南,对岩土工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本次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602篇,经过学会组织专家评审,最终有548篇论文入选论文集光盘,392篇论文分别在《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西北地震学报》、《冰川冻土》、《兰州大学学报》和《铁道工程学报》正刊或增刊正式刊出。除各期刊刊出会议论文外,本次会议还制作了论文集光盘(全文)和纸介质论文摘要集(精简版),该论文摘要集含8篇主题报告论文全文以及其他所有论文的首页。
    会议期间还专门召开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第七届第2次理事会及第八届第1次理事会会议。由第七届理事会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98位理事,选举陈祖煜院士担任名誉理事长。由第八届理事会第1次会议投票产生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3名,副理事长9名:王卫东、叶阳升、汪稔、刘汉龙、沈小克(常务)、郑刚、黄茂松、谢永利、滕延京,张建民教授就任理事长,张建红担任分会秘书长。为了鼓励和组织更多青年学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给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施展聪明才智和熟悉学会工作的舞台,理事会首次选举产生了6名青年理事,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和协调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研究领域的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理事会还选举了上海市为下一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举办地。
    此外,会议同期还召开了有关专业委员会会议和期刊编委会议,分别是,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会议、土的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岩土力学》编委与优秀审稿专家会议。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会推动我国西北地区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相关理论、技术、试验和实践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建设实践能力的进步做出富有成效的贡献。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必将成为我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科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本次会议的组织和筹备工作还得到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泽巴足和副省长李建华亲自担任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并分别在会议组织的不同阶段对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做出指示。大会组委会共同名誉主席程国栋院士对会议筹备工作也提出了重要建议。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陈祖煜院士即使是在重病卧榻期间也极为关心会议,多次听取筹备情况汇报,并对会议的举办提出开创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提供)

附件:

35271_1.jpg

35271_2.jpg

35271_3.jpg

35271_4.jpg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