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容柏生院士、董石麟院士、江欢成院士: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上午好!
为了加强全国结构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我国建筑结构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今天在深圳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之一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工程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体现在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复杂工程的结构计算与分析方法、复杂环境下高难度工程的施工技术等各个方面。以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为代表的复杂大型体育场馆、大型交通枢纽、大跨度机库、会展中心等公共建筑的建设,表明了我国工程结构的整体技术水平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从整体上讲,我国工程技术水平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包括:原创性的研发工作还有差距、建筑与结构的协调还不够、材料国产化方面有待加强等等。特别是在工程理论、工程计算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这固然与我国整体的技术发展水平有关,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还没有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在这里,我提两点建议:
一是要继续加强工程技术理论研究工作。工程技术基础理论是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要在工程建设领域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需要坚实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工程建设技术经验,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研究,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水平。具体在工程建设领域,要加强工程的耐久性技术研究、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高性能工程材料、绿色环保与节能材料的研究、新型材料与结构体系的研究、复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等。
二是要加强原创性理念与人才的培养。我们目前进行比较多的还是对现有结构体系的研究与改进,要实现更大的跨度、更轻更新颖的结构体系、更经济合理的造价与更安全实用的功能之间的和谐统一,迫切需要我们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做好工作,注重创新性人才和理念的培养,在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体系有更多的原创性的创新与突破,从而实现我国建筑结构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加快我国工程结构的技术发展,我们应更加重视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理念的培养,不断提高基础理论研发水平,加速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开展新型结构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新型结构工程的实践。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是一个成立于1912年,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具有悠久历史的一家综合性学术社团,学会始终坚持把开展学术交流作为学会的基本职责。近年来,学会紧紧围绕我国工程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关键技术开展学术活动,加强学术建设,推进学科发展;学会同时还积极开展科技评价与举荐创新人才工作(如,推荐两院院士),于1999年设立了以表彰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宗旨的“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目前已开展了十届,256项目及集体获得奖励,对促进土木工程创新与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学会还积极拓展延伸詹天佑奖的品牌效应。2008年学会经科技部批准成为了首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资格的学会;2009、2010、2011年学会连续三年从詹天佑奖获奖项目中遴选推荐,参加了国家科技奖励和多项国际奖项的评选。其中:“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荣获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2010年年度唯一一个“杰出结构大奖”。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将在2012年1月1日迎来百年华诞,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学会的工作。作为学会百年庆典系列学术会议,今年5月7~8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东南大学等将在南京召开“2011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学术论坛”;9月23~25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将在西安召开“2011中国西安国际建筑科技大会”,欢迎大家积极支持与参与。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