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两岸学术交流,促进两岸隧道技术发展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7-08-19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  谭庆琏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今天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召开,首先,对光临大会的专家学者,省、市领导,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1998年春,时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及地下空间分会理事长朱维申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轩辕啸雯教授,台湾隧道协会理事长程禹教授共同发起组织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从1999年至2005年在太原、台北、成都、济南、台北共举办了五届,参会的专家学者达935人,其中大陆499人,台湾434人,交流论文465篇。这极大促进了海峡两岸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学术与技术交流,对推动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技术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据2006年底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领域已建成近万座隧道,总长度7000多公里,北京、上海等10座城市有5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台湾也修建了以著名的雪山隧道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隧道工程。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由于海峡两岸的工程科研和技术人员勇于探索、创新,大胆实践,使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在施工技术方面已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虽然已是隧道大国,但还不是隧道科技强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独创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理论还没有形成,很多理论都是引进的,如新奥法理论、浅埋暗挖理论等。虽然我们对这些理论运用得很好,也丰富和发展了这些理论,但不是我国独创的。
    二、我国已处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大发展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设节能型、环保型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以确保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有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例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渗漏水,衬砌混凝土的裂纹、裂缝等问题。
    四、总体装备水平低、配套机械的国产化能力低、施工效率低、施工现场环境差。目前隧道及地下工程仍以钻爆为主,掘进机的使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大型隧道掘进机设备的关键技术还主要依靠进口。
    五、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属于起步阶段。该领域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借鉴过去隧道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在隧道和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树立起风险管理的意识,即对隧道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进行预测、评估,认识风险、规避风险、防范风险,减少事故损失,并提高工程质量和水平。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所增加的投资远小于工程风险带来的后果损失,这是风险管理事业受到工程界重视而发展的原因。受建设部委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近期完成的《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对加强地下工程中的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风险,降低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1世纪是地下空间作为重要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世纪,在我国也是隧道和地下工程大发展的世纪。第一,水下隧道规划项目多,尤其是备受关注的台湾海峡通道,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世纪工程,两岸人民已盼望良久,两岸专家学者已进行过多次技术论证;第二,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公路每年仍有大量的隧道工程需要修造;第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是大发展的时期,有20多个城市在建设中,今后五年将新建城市地铁500~600公里;第四,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将修建更多的输水(引水)隧洞;第五,国家能源储备的加快需要建设更多的地下储藏洞室等等。所有这些充分表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隧道和地下工程的需求将会继续大量增加。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将向高难度发展,修建的数量仍会大量增加,建设的技术标准要求将更高,这对我们隧道及地下工程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大发展机遇,推进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进步。为此,首先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着重抓好隧道及地下工程规划建设的理论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的创新以及结构、设备、材料方面的创新。其次在建设方针上,要把坚固、耐久、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是经济适用美观。1995年韩国三丰百货大楼的倒塌;今年7月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的桥梁结构性坍塌;今年8月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的坍塌,这些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把构筑物的安全、坚固、耐久放在第一位。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将有多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作特邀主题报告,有110多篇论文进行交流。会议将针对水下隧道、山岭隧道、城市地铁等,围绕海峡两岸的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实践,在研究试验、勘测设计、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研讨交流。我相信通过本次会议,必将能够很好地为我国海峡两岸隧道及地下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