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在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交流会议的发言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7-06-15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上午好!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主办的“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交流会议”今天在重庆开幕了。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设计院和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在我国拥有城市道路24.7万km,道路面积39.2亿m2,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93m2。在科研方面,我国形成了依托重点工程,以大学、科研院所及施工单位结合,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在设计方面,形成了一批技术力量雄厚的规划、勘察设计单位,培养了一大批有理论基础,又有工程经验的设计中坚力量;在施工方面,众多的施工队伍可以保证将创新设计蓝图付诸实施,涌现了一批能应付各种复杂工程条件的建设专家。道路养护与管理正朝着信息一体化发展。
    道路工程勘察技术、道路灾害的监测与防治采用了空间技术,大大改善了道路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效果,创立了以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新的道路勘察设计技术体系。城市道路设计概念从结合交通服务水平和环境保护的层次,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层次,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交通规划从以基本依靠经验的定性分析为主阶段,到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量分析为主阶段,更加注重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更加注重解决战略规划层面的问题,同时更加注意在长期交通需求预测不可能准确的前提下交通规划方法的研究。设计理论已引入交通量预测分析和经济评价;在设计理论、支护结构体系、分析计算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控制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引进了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BLM)及寿命-周期费用分析(LCCA)的新概念,实现了画图与审图同步进行、员工动态管理、异地连网设计等。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制造及路面施工工艺和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研制开发了智能化路面施工机群;筑路养护设备在技术水平、品种数量、产品质量、专业化生产程度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及交通工程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对道路的技术标准研究不够,城市道路技术标准、规程及规范等更新滞后。其次是道路建设质量及耐久性问题。现在,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道路,全国普遍存在使用不到设计年限就需要大修的早期破坏。再次是对道路的养护与维修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少,使道路出现了不应有的过早破坏,影响了交通及运输效率。最后是科技创新能力仍嫌不足。科研课题缺乏宏观的控制性,缺少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手段;题目过大、过虚,研究深度不够;忽视基础研究,短、平、快的应用技术缺少理论支持,成果缺乏拓展能力;出现浮躁的作风,影响了成果质量;研究过程中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下面结合目前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就我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谈几点看法,谨供参考:
    1.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建设与治理并重的理念,重视对资源与资金的集约使用,重视对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重视当前发展与后续发展的关系,重视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将道路建设工程融入大自然,才能促进城市道路和交通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道路交通要融入综合运输体系
    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层面上,从优化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研究城市道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发展构架和布局。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科学地做好宏观决策,前瞻性地指导实践。加强对战略前瞻性与战略敏感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的研究,以顺利地实现城市道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满足宜居城市的交通需求。
    3.建设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 
    保证城市道路和交通工程建设的工程质量、提高构造物的耐久性、使用功能与使用寿命,重视工程的结构设计,注重新材料的应用,采用先进的施工装备,改进传统的施工工艺,强化微观决策技术,从设计、施工、养护各个环节做好质量工作。
    4.应重视道路的养护与维修 
    交通设施需要正常养护与维修才能保护其良好的服务状态,在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中养护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应针对我国目前超载严重等现状,科学使用有限的养护经费,准确制定养护对策,有效解决病害,保持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协调路面养护,形成路面管理系统。将预防性养护提高到战略高度,在适当的时间,使适合的技术用于适宜的路面,改变过去“坏了再修”的状况。
    5.要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系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效率和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工程学科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和运行机制;多渠道增加城市道路工程学科科研资金的投入。
    6.加强人才培训
    经济竞争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应加强国际交流,拓宽眼界,了解国际道路工程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希望能通过用人机制的改革,促进创新体制的发展。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中长期”规划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国家发展新阶段的蓝图,城市交通建设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希望在本次学术交流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能为建立安全、舒适、快捷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集约高效的道路交通工程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实现本次会议的预期目标。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