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2006年度秘书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6-12-29

我会2006年度秘书长工作会议于12月8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召开,我会所属专业分会、专业委员会以及工作委员会的40多位秘书长及代表参加了会议。张雁秘书长主持会议,秘书长助理杨群、张凌及总会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各位代表就本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同时就今后的工作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与会代表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学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会将成为联系政府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之间的桥梁纽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会专家学者云集的优势,发挥好参谋助手与桥梁纽带的作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引领学科的发展。
2006年学会各专业分会(委员会)在总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为己任,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咨询调研、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秘书长肖汝诚发言指出,今年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会议主题是“加强创新、提高质量、注重美学”和“西部桥梁建设”,此次会议共接收到来稿论文摘要316篇,论文全文230篇。成功举行了首届“中国十佳桥梁”授牌、授证活动。接受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委托,完成了2006年度茅以升桥梁大奖的评选工作。顺利完成了分会理事换届工作,成立了第七届理事会。
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代表常翔发言指出,今年如期进行了理事换届工作,成立了第七届理事会。与台湾隧道协会在台湾共同主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共约200人,其中大陆代表团40人,我分会有17人。派团参加国际隧道协会在首尔召开的第三十二届会员国大会暨主题为“地下空间安全”的2006世界隧道大会,中国代表团共83人,是本届年会中最大代表团,分会理事长郭陕云同志率团参加。成立了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中日山区高速公路风险管理研讨会,邀请日本高速公路株式会社四国支社、Douyou大地株式会社、日本德岛大学及同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教授围绕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交流成果对云南山区公路的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1日分会网站顺利开通,并建立了与国际隧协及总会网站的链接。
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广信发言指出,今年与日本地盘工学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召开了第六届第四次、第五次常务理事会议。积极组织开展第十届国际滑坡及工程边坡会议的筹备工作。大力宣传、促进国内岩土工程界的专业人才参加国际土协、参与国际学术和技术交流,截止2006年2月,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共有国际土协会员203名。向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ISSMGE)推荐技术委员。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秘书长冯大斌发言指出,今年围绕工程建设需要以及促进技术发展与推广召开了6次学术交流会,参会人数约为870多人次,每次学术交流会都出版一本论文集,起到了交流和推广新技术的作用。组团参加国际结构混凝土学会(fib)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结构混凝土大会,此次会议颁发了fib杰出混凝土结构奖,我分会推荐的“上海明天广场”名列前四名、“深圳福建兴业银行大厦”荣获提名奖。按计划完成《预应力技术与工程应用》的编辑出版工作。明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与结构混凝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相关的质量评估及加固技术,重大工程的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积极开展学术会议、论坛等活动。
计算机应用分会秘书长张凯发言指出,今年分会受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委托,组织完成了《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进步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工作。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及“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对于今后的工作指出要围绕学科发展,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整合提升网络平台功能、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勘察设计企业管理水平、设计效率的提升、大力发展自主版权的软件系统。该分会同时提出学术交流活动是学会的基本任务,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要着眼于三个行业平台的搭建:一是普及与提高的平台,二是学科技术交叉与渗透的平台,三是为各地相关技术领域发展服务的平台。
港口工程分会秘书长袁永华发言指出,今年组织完成了《中国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成就》中的“港口工程篇”、“港口建设发展的特点趋势及目标”两篇文章的撰写工作。向詹天佑大奖推荐了四项工程,其中“大连港大窑湾港区一期后六个泊位工程”荣获第六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组织完成了优秀论文奖的推荐工作,共推荐五篇论文,其中两篇论文荣获二等奖。
市政工程分会秘书长白云发言指出,今年组织进行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个人会员登记工作。组织召开了“马斯喀特污水收集工程技术咨询会”,“节段拼装桥技术研讨会”、“自平衡法桩基检测(试桩)学术交流会”和“城市桥梁若干病害与养护维修管理技术研讨会”,组织举办了“2006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现场考察活动”。安排接待了“香港土木工程岩土分部代表团”和三个“俄罗斯建筑桥梁业访华团”的访问共计一百多人。组织举办了《市政地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旁通道冻结法技术规程》培训班。组织召开了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作会议、城市防洪专业委员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明年分会将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成员单位的人才、智力资源优势,继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咨询以及观摩考察活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技术水平与竞争力。
水工业分会代表刘雅丽发言指出,今年协助组织国际水协在北京召开第五届世界水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的3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其中国外代表1500余人。我会组织完成了大会技术交流方案、征集论文、评审论文、邀请代表、筹集赞助等工作。组织召开了电气自动控制技术交流会、排水委员会2006年年会、给水委员会深度处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
城市公共交通分会秘书长袁建光发言指出,今年我分会围绕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和活动。通过总会申报的BRT科研开发项目已被列入“建设部2006年度科学技术项目计划”。成立了“巴士快速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随即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巴士快速交通指南》,组织专家编制建设部的两项BRT课题研究方案,并积极为规划建设巴士快速交通的城市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组织召开了“中日大城市圈交通高层论坛”、“客车新能源、新技术研讨会”、“城市公交环保节能技术研讨会”、“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与管理”讲座、“同舟交通论坛”。与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共同承担了《亚洲城市公共交通先进水平研究》课题。编辑出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手册》、《中日大城市圈交通高峰论坛文集》和《中国巴士快速交通和城市公交环保节能论文集》。成立了《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明年我分会将围绕分会工作主题继续深入开展“一个推动、三个促进”实事工程,认真做好分会换届改选工作,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强化自身服务功能。
城市燃气分会秘书长李建勋发言指出,今年在上海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成立了第九届理事会。为适应城市燃气发展新形势,将原来的五个专业委员会调整为八个专业委员会,新增加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信息化三个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全国城市燃气降低供销差率、工业计量技术研讨会”、“应用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派团参加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23届世界煤气大会、世界煤气展览会,参加了在秘鲁利马举行的国际煤气联盟理事会议。接受委托组织专家对西藏拉萨市燃气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开展技术培训和“压力管道”设计、制造单位资格评审。完成《煤气与热力》杂志编辑出版工作。
防护工程分会秘书长沈俊发言指出,今年在新疆乌鲁木齐组织召开了第十次学术年会,来自总参、总后、总装、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各军区、全国人防系统以及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共87个单位的220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主办了第12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按计划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和《防护工程》期刊编委会议。《防护工程》期刊编辑部在提高刊物规范化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建筑市场与招投标分会秘书长孙贵祥发言指出,受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的委托,完成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修改工作。参与完成了全国乙级招标代理机构申请晋升甲级资质的审核工作。完成了《评标办法编制指南与示范文本》的编制、推广工作。按计划如期完成了四个课题的调研工作,并已整理汇总上报总会和部领导。组织召开2006年度“七省(市、区)第七届建筑市场招标投标联席会”。认真办好“一刊一报”。
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代表赵景凤发言指出,今年顺利完成了“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双节双优杯住宅方案竞赛”的评审、颁奖工作。组织开展《当代住宅科技创新与发展巡回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创新技术展》工作,今年已先后在辽宁沈阳、安徽合肥、湖北武汉、广东广州和北京举办,受到各地的热烈欢迎,观众达5万余人。继续编辑出版了《住宅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二)和《住宅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三)两本论文集。组团赴日本进行了建筑住宅考察,并参加了2005国际可持续建筑大会。组织住宅开发企业和规划设计单位赴澳大利亚,对澳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
总会张雁秘书长在发言中指出,今年总会在各专业分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我们在为会员服务、为政府部门决策咨询服务、规范学科管理等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明年是我会建会95周年,我们要再接再励,进一步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引领学科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社会认可的权威性学术团体。
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张雁秘书长指出要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会的能力建设:1、加强会员市场开发以及服务能力,从多方提升为会员服务的能力与品质,完成四万多会员重新登记工作,建立网上在线会员服务系统等;2、进一步提高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3、增强学术出版能力,组织召开14家杂志联盟会议,继续编制学会行业标准与指南,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4、提倡民主办会,根据学科需要及时对各分会(委员会)进行调整变更;5、发挥社会中间力量作用,提高与社会及政府的协调能力,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6、不断提高引领学科发展能力;7、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创新学会工作;8、提高国际活动能力,培养一批即懂专业又善交流的国际学术活动积极分子,提高学会在国际上的地位;9、不断提高学会自身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提升学会地位。

附件:

19126_996.jpg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