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常务理事、各位代表:
八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今天召开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并按照十届四次人代会和十届四次政协会的精神,总结2005年的工作,部署2006年的工作。下面谈三个方面问题:
一、学会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建设部、铁道部和交通部的领导与关心下,在各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以及广大会员热情支持和参与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学会工作,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一年来,总会和各专业分会共举办学术会议40余次,参加学术活动代表4700余人次,出版会议论文集20余种。其中,总会主办的有五项,一是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市长协会、国家减灾中心等单位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应邀参会的有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政部、建设部、北京市等政府部门领导,国际相关组织的代表,部分城区领导,相关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代表等共400余人。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建设事业的开展。二是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市长协会、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联合,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巴士快速交通行动大会”。这是在2003年“昆明巴士快速交通行动会议”基础上,为进一步配合建设部提出的“公交优先”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巴士快速交通行动大会”。有250余位代表参加,还有来自32个省市的分管市长及其代表、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由13个城市签署的《BRT城市联盟合作协议》。三是与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围绕地铁与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理论与应用最新进展及工程应用案例,围绕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为建设部制定我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条例提供了技术参考。四是在北京举办了“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坛。在陈肇元院士的倡导下,我会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举办了两次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坛,有30多位院士和数十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们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设计理念与风格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报告报送国务院。五是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云南省建设厅、云南大学等联合,在丽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会议针对减震控制、防火规划、抗震规范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机械设备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对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专业分会召开的会议包括:市政工程分会举办的第八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水工业分会给水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十次年会暨2005年中日水处理技术交流会;防护工程分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举办的2005学术年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举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港口工程分会举办的中国港口工程建设新进展交流会;招投标研究分会举办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评标办法》研讨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举办的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混凝土分会举办的新奥运、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交流会;燃气分会四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举办的年会;桥梁及结构分会空间结构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隧道分会地铁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等。
一年来,学会还开展了其他形式的学术活动,如组织重大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现场考察活动,包括总会组织专家赴青藏铁路施工现场技术考察,市政分会组织专家和企业代表在上海考察泥水平衡盾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具有很大难度的上海地铁四号线修复工程等。在各专业分会的积极配合下,学会还组织完成了中国科协“2004学科发展蓝皮书”(土木工程);受建设部委托,承担了“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研究”工作。完成了建设部委托编写“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一书初稿。我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高校司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奖赛。完成了2005内地青年工程师赴香港参加土建科技夏令营活动。举办了多项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活动。《土木工程学报》增加了期刊页码,加快了发稿速度,缩短了发稿周期,发稿量较以往提高了32%,并出版了一期增刊,学报发行量有小幅提高。学报加入EI事宜正在积极联系,按照EI要求,学报编委会已增加了四名国际编委。此外,学会还组织修订了《混凝土耐久性指南》、编写出版了《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和《建造师考试指南》等。
2005年,各地方学会也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学术活动,如:山西省土建学会举办“山西省土木建筑首届工程师大会”;福建省土建学会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土木学术研讨会”等7次活动;河南省土建学会举办“河南省科技创新论坛”;江苏省土建学会举办“预应力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新疆土木建筑学会举办“自密实混凝土及相关技术”学术研讨会;贵州省土建学会举办“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专家报告会;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举办“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系列会议;安徽省土建学会举办“首届青年建筑师和大学生设计方案竞赛”;河北省土建学会举办“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高级研讨班”;浙江省土建学会举办“绿色建筑、绿色节能”学术报告会;甘肃省土建学会举办“甘肃省土建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举办“地下空间的理念和未来”科技沙龙;广东省土建学会举办“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培训;湖北省土建学会举办“建筑设备设计、系统控制及价值评估”学术会议;陕西省土建学会举办“西北地区智能建筑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云南省土建学会举办“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年会”;海南省土建学会举办“第二届村镇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竞赛”;四川省土建学会举办“21世纪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专题报告会”;重庆市土建学会举办“山地滨水城市设计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吉林省土建学会举办建筑节能高级学术论坛;宁夏自治区土建学会举办结构专业委员会年会;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土木建筑学会(贵州、云南、四川、广西、西藏、重庆、成都)联合,举办了区域间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辽宁、黑龙江省土建学会,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了多项技术交流活动。总之,一年来各地方学会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学术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土木工程科技进步,为地方土木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进一步活跃对外民间科技交流
2005年派出考察团组5个,30余人次,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考察团赴巴西、招投标研究分会考察团赴美国和加拿大、防护工程分会考察团赴加拿大、混凝土分会交流团赴日本和英国等。派出参加国际会议团组有8个,120余人次,交流论文38篇,包括:参加在土耳其召开的第三十一届世界隧道大会;赴日本参加第三届中日盾构技术研讨会、第十六届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国际会议和可持续建筑大会;参加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2005年会;赴俄罗斯参加城市安全国际会议等。接待来华团组7个,60余人,包括接待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美国深基础学会、日本国际建设技术协会、日本土木学会、日本道路学会、香港立法会工程界议员和香港工程界社会事务促进会等。此外,还接待安排了香港大学12名学生来内地实习。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及讲座8次,参加会议的国外代表200余人。收到论文186篇。包括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国际煤气联盟理事会、第二届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第五届台湾海峡通道工程研讨会、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亚太区大会等,并在上海举办了“2005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展览会暨学术交流会”、“世界客车亚洲展览会”等。
学会正在积极办理加入“国际风工程协会”事宜,已较好地解决了涉台问题。经学会推荐,刘维宁等一批青年专家学者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了执委、工作组委员等职务。
(三)表彰奖励与推荐人才工作效果显著
完成了2005年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评选及颁奖工作,22项工程和106个单位获本届大奖。詹天佑大奖是以表彰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科技创新为宗旨的全国性重大奖项,为了加大宣传力度,除在建设、交通、铁道报刊及大众科技报等媒体发布公告外,还在《土木工程学报》开辟“大奖专栏”,每期介绍两个获奖工程;在《建设报》开辟专版宣传大奖获奖工程;同时编辑了《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获奖工程集锦》图集。通过颁奖活动和媒体的宣传报道,本项大奖在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2005年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共收到25个单位捐款67万元。此外,还完成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和双节双优杯住宅方案竞赛评选和表彰活动;评选表彰了2005年度优秀土木工程高校毕业生20名;完成了茅以升桥梁大奖的推评工作等。
2005年,学会还开展了多项推荐工作:向中国科协推荐两院院士候选人4名,其中陈祖煜同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文灏同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迄今为止,我会总计向中国科协推荐院士候选人16名,其中有9名候选人光荣当选两院院士;向中国科协推荐青年科技奖候选人3名、光华工程科技奖候选人6名;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推荐专家1名;为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建筑业、监理企业和招标代理机构资质管理专家库推荐专家20名,为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专家委员会推荐专家10名。
(四)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05年8月20日,学会召开了专业分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国科协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总会上半年工作情况,各专业分会及专业委员会就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总会秘书处对各专业分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要求。为进一步搞好各专业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工作,使学会的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总会对现有的专业分会及专业委员会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备案,组织编制了《专业分会工作手册》。经建设部、中国科协、民政部审核批准,完成了学会2005年的年度审查工作。指导批准了我会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和建筑市场招标投标研究分会换届改选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会员队伍,2005年新发展个人会员3000余人、团体会员60余个。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学会秘书处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党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员素质得到了提高,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有力地促进了秘书处各项工作的开展,使秘书处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
同志们,一年来学会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是中国科协、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学会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要紧紧围绕土木工程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关键技术,坚持不懈地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学术活动,引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不断提高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努力作好“两个”服务,即结合政府部门的中心工作,开展学会活动,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广大会员和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平台;三是为了保证学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学会组织。学会工作目前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表现在秘书处专职干部的思想观念、专业知识、业务素质、组织管理能力还欠缺,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缺少为会员服务的有效方式和办法,学会的凝聚力不强,经营能力有待提高;围绕大土木范畴,学科的综合性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理事还不能履行职责和义务,对学会工作关心和支持程度不够等。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的加以研究和改进,努力使学会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强调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和关键。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为此,必须对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问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十五”期间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启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和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全面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主线。“十一五”中国经济发展要取得更大辉煌,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做到六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有效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地深化改革。
二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认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均在自己不同的起点上,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第三类国家称为创新型的国家。据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属于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如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创新型国家共同特征有五点,一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三是研发投入占GDP的2%以上,四是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数一般在30%以下,五是这些国家所获得的西方专利数(美国、欧洲、日本授权的专利),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在49个主要国家中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居第24位。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GDP人均由1000美元发展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可能出现两种发展前景:一种是重视自己的技术创新,建立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如日本、韩国;一种是满足于技术引进的短平快,拼资源,拼劳力和资本依赖,不重视自主技术创新,导致经济竞争徘徊不前。
党中央在综合分析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完成“十一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这个关键”,形成自主创新的机制和制度,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没有自主创新,企业就会失去活力,只能处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产业链的末端,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没有自主创新,国家的发展就难以突破知识产权壁垒的限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自身发展和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是要不来,换不来,等不来的。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与全程直播,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士气,这完全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结果。去年我随政协科技考察组考察了上海振华港口机械公司,十三年前该公司只有10多个人,100万美元艰难起步。十三年来,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如今振华生产的集装箱机械已矗立在49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个港口码头,全球市场占有率已突破60%,企业资本达到4.5亿美元。振华公司自主创新的例一,过去港口只能吊运一个40英尺集装箱(重80t),现在实现一次可吊两个,效率提高60%,而成本只增加30%。振华公司自主创新的例二,2000年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刚刚推出,在GPS专业人员协助下,振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软件,实现了“使庞大的起重机从此能够根据场地和箱位情况,自行纠偏、行走,在仅有1米的空隙中灵活穿梭,将重达八十吨的集装箱准确无误放到规定位置上,误差小于15毫米”,等等。振华港机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集装箱起重机领域的技术领跑者的原因,管彤坚总裁说:“振华港机的核心竞争力一是科学技术、二是自主创新、三是新产品。”为鼓励科技创新,振华港机每年用5%的产值投入科研,2005年投入近2亿元;企业每年拿出1000万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最高奖额100万元;企业有一支强大科研队伍,全公司1500多名管理人员中有600多名是研发人员,拥有105名硕士和153名高级工程师。前不久我参观了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自主设计、上海制造、全国配套、国际采购”的方针,隧道股份进一步掌握了盾构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盾构“先行号”并实现了销售。在研制“先行号”过程中,通过零部件的全国配套和自行开发制造,使“先行号”的国产化率达到了70%左右,并获得了33项技术专利。“先行号”创造了国内地铁盾构日推进最快纪录(38.4米/日)和最快单月掘进速度(566.4米/月),超过了洋盾构。“先行号”的研制成功,体现了隧道股份40年地下施工装备设计制造的丰富经验,集当今世界盾构制造各类系统的长处,汇欧洲产品的稳定性和日本产品的经济性为一体,售价仅为进口盾构机的三分之二。
三、努力做好2006年学会的工作
2006年学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土木工程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土木工程领域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为中心开展工作。
(一)抓住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本世纪头二十年,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民航、水利、桥梁、公共建筑、住宅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大规模的建设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创造性地工作,引领土木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促进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提高,由土木建设的大国逐渐变为土木建设的强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2006年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要认真组织开好总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包括以“隧道及地下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和“土木工程技术发展成就与展望”为主题的系列年会;“2006年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交流会”;“首届全国结构技术交流会”;“国际建筑工程大会”等。二是重点关注和支持专业分会召开的学术会议有: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技术学术成果交流会、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第一届滑坡工程会议、第四届全国FRP(纤维加筋塑料)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防护工程专业分会年会、第九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七届四次年会等。三是配合建设部今年召开的“创新大会”,组织完成好建设部委托的“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编写工作,同时,继续作好建设部委托的“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研究”工作。四是组织修订完善学会1993年编制的《土木工程指南》一书;组织编制“土木工程系列技术标准”。五是以“当代住宅科技创新与发展巡回展”为主要内容,与各地方学会积极配合,进行科普宣传活动。同时,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合作,开展院士、专家系列讲座活动。六是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学报》编辑业务水平,加强审稿环节,开始采用双盲审查制度。进一步提高论文水平和英文审查水准。另外,中国科协今年开始加大对学会重点活动支持的力度,我会申报的有:学科进展研究及发布活动类为“土木工程学科进展研究及发展报告编制”;决策咨询课题类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与对策”;重点学术交流活动类包括中国科协年会专题分会场及专题论坛为“首都城市交通发展对策”、“土木工程院士系列报告会”、“香港与内地青年岩土工程师学术和技术交流”;科技界重大纪念活动类为“茅以升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推荐2006年度候选创新研究群体类为“重大工程技术风险研究群体”;科普类为编写《新农村建设中土木工程若干技术措施》手册。
(二)搞好詹天佑大奖评选活动
土木工程学会创立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的宗旨,就在于表彰和奖励在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上做出突出成就的工程项目和参建单位。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已评选五届了,该奖项在工程建设系统,特别是在建设、铁道、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领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设计、施工企业把获此项工程大奖视为提高企业形象、信誉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一些建设单位在招投标中也把获此工程大奖作为考察竞标企业能力标准之一。特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把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我们更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更扎实更有效地进行下去。就是要发挥学会跨部门、跨地区、专家荟萃的社会力量优势,坚定依靠建设、铁道、交通、水利部门和地方学会的协同与支持,在综合的“大土木”专业范围开展奖励活动;就是要有意识地在各个专业方面培育一些新建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以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目标,为项目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条件,并加强对其服务和指导;就是要提高评审工作质量,严把评审关;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奖项的国内外影响,使其真正成为土木工程界具有崇高荣誉的重大奖项。
由于近几年我国基本建设持续发展,基建规模大、工程项目多,申报积极性高,因此从总体来看,目前奖项数量是少了一些,是否可逐步适量的增加一些,大家可以研究。其次是宣传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中央电视、报纸进行系列宣传。对这问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奖项的宣传,不仅是宣传获奖工程的设计、科研、施工等单位的成绩和水平,更重要的是宣传我国土木工程的成就,宣传国家的成就,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宣传报道工作的策划,由大奖办公室和学会秘书处负责;宣传经费,学会无这方面来源,唯一办法就是本着节约的前提下,由得奖者共同合理分担宣传费用。再次要改进大奖推荐、申报评审程序,积极鼓励地方学会参与大奖的推荐工作。
(三)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学会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充分发挥学会民间渠道优势,扩大国际科技交流的范围和内容,进一步提高交流质量和水平,努力达到交流目的明确、交流形式多样、交流内容深入、交流层面广泛的目标。
2006年工作重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与已加入国际组织的联系,争取加入更多的对口国际组织。学会已加入了国际桥协等七个国际组织,今年将完成加入“国际风工程学会”的国内报批工作,“国际地下空间组织”有意向将秘书处放在中国,学会将积极配合作好相关事宜。二是继续推荐我国更多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组织中任职,有选择的积极申办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在中国召开。三是认真作好派出团组的准备工作,今年出访考察团组有:赴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察团;赴日本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考察团;赴日本、韩国城市轨道交通、路面电车考察团;赴巴西库里蒂巴市、哥伦比亚波哥大市综合交通系统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交流团; 赴澳大利亚新居住区太阳能利用技术考察;赴意大利、希腊住宅建设考察团。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及双边会议的项目有: 赴美国参加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主办的第77届冲击与振动研讨会;赴荷兰参加国际煤盟第23届世界煤气会议;赴台参加台湾海峡两岸隧道工程交流会;赴韩国参加国际隧协第32届隧协大会;赴匈牙利参加国际桥梁与结构学会(IABSE)2006年年会;赴香港参加香港工程师学会主办的桥梁工程国际会议-21世纪的挑战。四是积极筹备好在华举办的国际会议,有土力学及岩土分会组团参加2006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在上海召开的ASCE年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日本国际建设技术学会和日本土木工程学会联合,在上海举办的中日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学会(IASS)学术讨论会与亚洲及太平洋薄壳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IPCS)。
(四)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学会的组织管理体系,为搞好学会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章程及管理条例是指导学会各级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学会活动参与者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总会、分会和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守学会各项管理条例的规定,在各项规章制度指导下,履行各自的职责。学会现有十三个专业分会,四十八个专业委员会。今后要把学会的组织管理层面延伸到各专业委员会,注重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认真制定各工作委员会的年度计划,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指导和协调学会的重大活动。要进一步探讨加强与地方学会紧密联系合作的方式和渠道,通过评奖及发展会员等项工作来促进地方学会工作的开展。学会秘书处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为会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创造干部职工自觉学习、主动学习、长期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先进性”学习成果,努力构建“和谐学会”。
进一步探讨会员发展工作的有效办法,不断提高会员在从业人员中的比例,壮大学会的会员队伍。充分依靠专业分会(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和团体会员单位发展学会个人会员。建议:对总会及专业分会和专业委员会举办学术会议的参会代表、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投稿论文作者,要体现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地方学会的会员具有双重会籍,即地方学会发展的个人会员,也享有我会的会员资格,这也需要地方学会的积极配合,将会员资料提供给我会;团体会员单位中有许多从事土木工程科技工作人员,希望团体会员单位的领导和联系人,积极为本单位的科技人员办理入会手续。总之,要进一步加强会员发展工作,力争在本届理事会任期内,使会员发展数量有大幅度增长。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学会活动,学会拟成立三个委员会,即巴士快速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推广委员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提交本次会议审议。
以上是关于学会工作的几点意见,请大家讨论。
各位常务理事、各位代表:
我们国家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要努力把“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