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战胜了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胜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一年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央提出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努力扎实的工作。在中国科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下,在各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和广大会员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按照八届九次常务理事会确定的工作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增强土木工程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学术活动,发挥了学会在增强土木工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在学术交流、国际交往、表彰奖励、举荐人才、出版发行、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围绕学科领域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一年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所属专业分会、专业委员会共举办学术会议70余次,参会人数达万余人次,出版论文集30余种,提交论文3500余篇。为推进土木工程自主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学会重点抓了以下学术交流活动:
1、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
2010年11月14-15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北京工业大学在北京共同主办了“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这是继2006西安首届国际建筑科技大会、2009中国上海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之后的第三届会议,主题为“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谭庆琏理事长、中国工程院、科学院多位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印度、荷兰等国的土木建筑工程科研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做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报告和论文展示了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在低碳节能技术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以及行业交流带来的技术创新,反映了低碳经济理念下当前土木工程领域的新热点和前沿问题。会议共录用论文186篇。大会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交通运输部科技司、铁道部科技司、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单位的支持。
2、第二届工程废弃物资源化与应用研究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中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
2010年10月13-15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加拿大工程师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同济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工程废弃物资源化与应用研究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中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ICWEM2010)在上海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捷克、巴西、德国、西班牙、新加坡、马来西亚、伊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城市规划和管理、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政府职能部门决策者、相关企业界代表,与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共150余人出席会议,其中外方专家40余人。本届会议以“建筑废物再生利用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包括“建筑废弃物”、“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空气质量”、“废水”等分主题。会上,50余位国内外专家应邀作报告,会议旨在引领土木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发展废弃物处理和管理的新方法;同时交流土木工程领域的知识、技术、工程和管理经验。
3、围绕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和推广轨道交通技术召开系列学术交流会议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主要措施。我会一直以来大力推进“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推进节能、节地、绿色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技术发展。
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方面: 2010年11月11日,在上海召开了“2010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二十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课题组成员单位、全国各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设计、施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250余人参加了大会。谭庆琏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秦云、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徐波等到会并讲话。“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已连续召开四届,成为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
2010年5月27—28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市长协会、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长春市召开,谭庆琏理事长、住建部、铁道部等有关部委领导、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行业高管、国内外轨道交通组织和机构负责人等业界人士共400余人参会。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高速列车“和谐号”380A的下线仪式;举行了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公司高速车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典礼;考察了长春市轻轨工程。本次论坛围绕“发展轨道交通、让城市更美好”的主题,以发展为目标,以推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任务,引起业界关于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热议。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0年11月18~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CRTS China)”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届展会展出面积达3万平方米,包括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阿尔斯通、北京交控、鼎汉技术、厦门佳松工贸、北京交大微联、美的、北控磁浮、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城建院、无锡金鑫、海克利斯、无锡盾健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参展、分别以国际品牌馆、轨道技术馆、内饰馆、配件馆、地下工程与隧道技术馆、基础设施馆等六大专业主题馆集中展示当前轨道交通行业先进的技术、产品及装备。本届展览活动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地铁业主单位、大型装备制造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政府采购部门等组团到会洽谈、采购,展览会现场约有1.5万名专业观众到场,其中,国外观众达到3000人次。展会期间,还举办了“2010中国地下工程与隧道国际峰会”、“中国城市轨道发展高层论坛”等活动。
2010年5月19-21日,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支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等单位主办的“2010第四届中国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展览会Tunnel China”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展会吸引了包括中国铁建轨道系统集团、中国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隧道股份、北方重工、海瑞克、小松公司等众多盾构、隧道工程机械及配套产品制造商、安防与测量仪器供应商、特种材料供应商以及业界知名的设计院与规划咨询机构参展。谭庆琏理事长出席了本次展会。展会同期还举办了“2010第六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召开了“2010中国(上海)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研讨会” 、2010中国(上海)非开挖技术研讨会、2010中国国际轨道交通、隧道及地下设施安防高峰论坛、隧道展供需见面会等会议。本次活动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与地铁业主单位当面沟通的机会。
在推进快速巴士交通技术发展方面:我会于2003年就率先在国内引入“BRT”概念,并在原建设部城建司的支持下,介绍、推广巴士快速公共交通(BRT)技术和工程应用示范与交流,坚持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巴士快速公共交通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应用及快速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原建设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0年4月12-13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深圳召开了“2010中国城市公共交通高峰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52家城市公交行业相关单位,约150位代表参会。公交运营企业、国际组织、公交规划、解决方案和设备技术提供商、公交行业媒体、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们,围绕智能、安全和绿色三大公交热门议题,就中国城市公交的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2010年5月5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上海市召开“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年会”暨“中国巴士快速交通(BRT)成果交流会”。谭庆琏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名政府部门领导、公交企业领导参加了会议。
2010 年6 月8 日,我会城市公交分会和法国公共交通协会在法国巴黎联合主办了“中欧城市公共交通论坛”。论坛围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性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公共交通车辆的制造和运营安全角度交流经验和教训。2011年的“中欧城市公共交通论坛”将在我国重庆举办。
2010年9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技术年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新能源与世博会”为主题,通过世博园区内新能源车的试用,介绍和交流我国新能源车的研发和应用,探讨新技术,及时总结了经验。
4、围绕工程质量安全、风险与防灾开展学术会议
自2004年以来,学会就将提高我国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学术工作来抓。每1-2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2010年11月28-29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防震减灾工程领域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本届会议围绕“防震减灾的经验、技术与发展方向”主题,就震害调查、分析与经验总结,地震地面运动与场地影响,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设计方法,结构减震控制,新型抗震结构与体系,结构抗灾性能及灾后抗震性能的评估及加固,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地震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高新技术在工程防震减灾中的应用,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抗震防灾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
2010年4月16日-18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2010年6月3-4日, 我会在珠海市召开了“推行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全面提升住宅小区工程质量和整体水平经验交流会”。谭庆琏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建设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施工、监理以及保险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5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长安责任保险公司的两个试点项目,珠海格力广场和苏州天辰花园业主进行了经验介绍,与会代表总结交流了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试点经验,进一步推进了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会议讨论认为:珠海格力广场和苏州天辰花园的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试点表明,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加强了住宅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了住宅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工程质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住宅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对提高我国住宅建设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在全国大力推广。
2010年9月19-20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以及大连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工程院土木工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等共计160余人,围绕土木工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
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2010年11月5日-6日,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支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主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谭庆琏理事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全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约420余人出席了大会。此次年会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为主题,与会人员围绕“隧道技术施工、风险、防灾、安全”、“工程设计、理论研究及其他”、“面向低碳环保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理念新技术”等主题进行了分组报告与讨论。同时,还召开了“地下空间”与“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两个专委会联合研讨会、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议。
5、举办“土木工程院士专家系列讲座”
2010年,学会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联合,举办了4期“土木工程院士、专家系列讲座”。
(1)2010年4月29日,我会邀请蓝天研究员在北京工业大学以“当代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参会代表200多人。
(2)2010年8月2-10日,土木工程院士专家系列讲座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举办。我会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吕志涛院士、孙伟院士、秦顺全院士在内的17位院士、专家就桥梁、材料、隧道与地下工程、空间结构、高速铁路等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进行了多场高水平讲座。参会人员与土木工程不同领域的大师们亲切交流,不仅领略了大师们的风采,更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参会人员深切体会到,我国土木工程事业正经历着大发展时期,既有很好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将我国真正从“土木大国”发展成“土木强国”。
(3)2010年9月13日,我会邀请刘西拉教授以“中国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善于学习,勇于超越”为主题,在北京交通大学进行了精彩的报告,来自设计、施工、管理及高校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4)2010年12月30日,我会邀请中国工程院周丰峻院士、邹德慈院士分别以“地铁工程安全控制技术”、“城市交通规划”为题,在江苏南京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参会代表达200余人。
2010年召开的学术会议还有: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第四届中日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第五届国际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大会(CICE 2010)、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第三届工程质量与性能检测鉴定加固学术交流会、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第三届城市燃气论坛、广州亚运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2010上海国际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中国风工程研究30周年纪念大会、第十三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高耸结构第20届学术交流会、全国超软土地基排水固结与加固技术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第七届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中日水处理技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等。
二、承担课题研究工作
1、2006年~2010年期间,学会承担并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之课题一“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研究与示范”的研究任务,该课题现已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该课题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首次提出了从政府监管、投融资、建设管理到运营管理各环节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系列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完成了《轻轨设计技术规范》等三项技术标准;出版了“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丛书”等。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学会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项课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研究》现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组现已完成《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指南(初稿)》,并已完成《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住建部已于2011年1月28日正式发布)的编写任务。
3、学会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项课题《“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相关问题研究》正在进行中。课题组现已完成《抗震条例》条文(讨论稿),正在编写条文说明及研究报告。
4、学会承担的两项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已完成《规范》报批稿,并获得住建部批准发布,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已通过专家审查。
5、我会承担的住建部“村庄与集镇农房建设实用技术”课题已基本完成研究任务。
6、完成了中国科协委托的“工程师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7、此外,学会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基坑支护结构数字化集成优化动态设计系统》、《软土原位测试与软土处理新技术研究》、《软土地区桩基础新技术研究》、《基坑工程支护新技术研究》、《复杂城市环境条件下岩土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对外交流
(一)举办国际会议
除了2010年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第二届工程废弃物资源化与应用研究国际会议、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建设与装备技术发展高峰论坛、2010中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外,我会还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
1、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
作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2010年8月18-1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和台湾方面隧道协会协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在河南洛阳举行,会议主题为“安全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工程”。
谭庆琏理事长、蔡庆华副理事长,洛阳市常务副市长吴中阳、副市长杨萍,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顾金才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近30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其中台湾代表38人,香港代表2人。大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85篇,内容涵盖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科学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安全、环保、运营等各个方面,反映了近些年来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近代岩土力学理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9次,对于促进海峡两岸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界及技术界的交流与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中欧城市公共交通论坛
2010 年6 月8 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交分会和法国公共交通协会在法国巴黎联合主办了“中欧城市公共交通论坛”,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论坛围绕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性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公共交通车辆的制造和运营安全角度交流经验。下一届“中欧城市公共交通论坛”将在我国重庆举办。
3、第四届中日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2010年4月12日-14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和日本地盘工学会主办,日本地盘工学会国际部承办的“第四届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在日本冲绳召开。来自中国和日本100多个单位的14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75人,日本代表72人。中日两国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在交流中学习对方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会场交流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会议论文集共收录108篇论文,内容涉及到地下空间开发、环境岩土工程、桩基工程、风险管理等10个研究方向。经过中日双方的相关负责人协商确定,第五届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将于2012年在中国四川成都召开。
4、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
宏微观岩土力学与岩土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0月10-12日在上海举行,该会议由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ISSMGE)TC35委员会(现为TC105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联合主办,由同济大学和日本山口大学联合承办。会议旨在对宏微观土力学与岩土技术进行国际交流,探讨土的宏微观特性、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岩土工程应用技术的最新国际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共收录论文174 篇。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土体宏微观特性、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和岩土工程应用技术三个主题,就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ISSMGE TC105 专业委员会成员召开了工作会议,规划和商定了TC105 专业委员会的未来学术活动,并选举产生新的TC105 专业委员会核心成员,确定了下一届研讨会将于201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
5、第十三届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混凝土技术研讨会
2010年10月28-29日,第十三届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峡两岸三地混凝土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首次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和美国混凝土协会中国分会联合主办,由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来自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代表共330余人参加大会,共同研讨纤维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新技术、新进展和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20位院士、专家的精彩报告外,还有60余位代表宣读并交流了论文。本次会议出版了论文集,共收录论文150篇,论文包括凝土微结构与数值模拟、混凝土的变形与抗裂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及其提升技术、工程应用技术及其实践等内容,涉及建筑工程、公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军事工程、水利工程等多个工程领域。
6、第五届国际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大会
2010年9月27-29日,“第五届国际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学术大会”( CICE 2010)在北京举办,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国际学术大会是土木工程复合材料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也是国际土木工程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学会(IIFC)的官方会议。继2001年在中国香港、2004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2006年在美国迈阿密和2008年在瑞士苏黎世的成功举办之后,本届会议由清华大学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MMC)承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以及中国硅酸盐协会等单位支持。来自国内外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有150多位来自海外。会上,有10位专家做了精彩的主题发言,100多位学者进行了分组报告。此外IIFC下属的FRP界面性能、加固金属结构、约束混凝土、教育等4个工作组也在大会期间进行了专题研讨。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讨论交流热烈。会议出版论文集,录用论文210篇。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国际土木工程FRP学会委员会会议,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冯鹏副教授等10位专家当选为IIFC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增强塑料(FRP)及工程应用专业技术委员会也在会议期间召开了委员会会议。
7、第二届中日隧道安全与风险研讨会
2010年8月27-28日,第二届中日隧道安全与风险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举办,做为会议组织单位之一,我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理事长黄宏伟率代表团14人赴日参会。本次会议是2009年在上海主办的第一届中日隧道安全与风险研讨会(CJTSR2009)的系列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隧道工程建设的安全与风险管理、隧道工程建设的新技术与设备、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安全与风险最新理论与技术实践。与会代表还前往参观了东京都市快速路的中央环形大井区隧道和东京湾海底隧道的应急救援系统。
8、中葡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研讨会
2010年11月13日,我会招投标研究分会与商务部国际官员研修学院共同在北京举办“中葡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研讨会”。会上,来自中国、安哥拉、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巴西、东帝汶、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负责工程建设的官员及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9、第十届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
2010年5月6日,我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与VNU 亚洲展览集团、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联合在上海主办“第十届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2010年是世界客车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登陆的第十周年,冠名“中国客车之夜”的十周年庆典活动,集中展示中国客车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与世界分享中国客车人的光荣与梦想。会议还组织全体代表观看了新能源客车和客车配套新技术,开阔了眼界。
(二)出访工作
1、我会谭庆琏理事长率高级代表团赴越南考察交流土木工程技术
2010年10月20日-25日,我会谭庆琏理事长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越南,与越南建设部、越南土木工程师协会就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中、越现在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借此机会继续加强双方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发展。我会代表团还与几十位越南土木工程科技与管理人员就施工进度管理、地下工程及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村镇规划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会代表团分别与越南建筑进出口总公司、河内建设大学、越南住宅与都市发展集团等单位就越南建筑市场发展、土木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等进行了交流。访越期间,代表团还拜访了我国驻越南大使馆,并与我国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孙国祥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此次我会代表团访问越南,加强了同包括越南土木工程协会在内的越南相关单位的合作与联系,促进了同越南土木工程界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将对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发展和海外建筑市场的开拓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我会组织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抗震技术考察团赴日交流
为配合我会承担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抗震设防”课题研究,学习了解国外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抗震减灾先进理念与技术,提高我国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抗震减灾技术水平,我会于2010年5月16日-21日组织以我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张建民教授为团长、课题组专家为团员的5人代表团赴日本进行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抗震减灾技术调研与考察。在日期间,考察团拜会了日本土木工程学会、日本铁路技术研究所、JR 东日本铁路公司、东京地铁公司、仙台城市交通局等单位部门,在日方的配合和组织下参观了日本地铁工程、日本新干线工程和仙台在建地铁工程等,并同相关日本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和学习了日本在轨道交通抗震设计方法、轨道交通复杂结构抗震防灾施工技术、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地下工程衔接处抗震技术处理、轨道交通系统抗震防灾构造措施、轨道交通系统应急预警与逃生系统、轨道交通抗震防灾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措施。
3、我会代表团赴意大利领取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大奖
2010年9月22-24日,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以下简称“国际桥协”)第34届年会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探讨桥梁及结构工程领域共同关注的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年会开幕式上颁发了国际桥协2010年杰出结构大奖,由我会推荐的“国家游泳中心”项目(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之一)成为2010年度该奖项唯一获奖项目,国际桥协主席Combault先生向我国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会议期间,我会代表团与本届国际桥协主席Combault先生和下届国际桥协主席Popovic先生进行了友好会晤,并定于2010年12月在北京举行“国家游泳中心”获奖揭牌仪式。
4、我会代表团参加2010年世界隧道大会暨第36届ITA年会
2010年世界隧道大会于5月14-2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大会主题为“瞻望2020隧道”。我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代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作为ITA成员国组团参加了这次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总人数有873人,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113人,台湾2人。大会参展商约有百家。
大会共收录论文244篇,内容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运用规划、环境保护、安全防灾、设计施工、工程设备、运营维修等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世界当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以及业界对今后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的希望。论文集中录入来自于中国的论文有17篇,其中台湾1篇。论文内容涉及我国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设、环保、安全等诸方面,实时性强,水平较高,是我国参加世界隧道大会以来被录入论文最多的一次。在大会交流期间,我国多名参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宣讲了自己的论文。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ITA会员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国际隧道协会新一届的主席团及执委会成员,其中我国白云教授当选为ITA副主席,分管发展和协调成员国关系。会上,ITA主席团应中国的提议正式表决同意成立地震灾害研究防治工作组,组长单位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组长是仇文革教授。这也是以中国为组长的第一个工作组。大会期间,地震灾害研究防治工作组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并在成员国大会上进行了活动情况汇报,仇文革教授参加并主持了该工作组的活动。
5、我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赴法国考察与交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
为了解欧洲先进公共交通的市场和未来发展趋势,学习巴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先进经验,2010年6月5-14日,以我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副秘书长袁建光任团长的我会代表团一行13人赴法国参加“中欧城市公共交通论坛”,考察与交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情况。代表团不仅参观了巴黎举办的欧洲公共交通博览会,还与公共交通专业研究机构、欧洲主要的公共交通运营商和供应商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参观考察了巴黎公共交通总公司(RATP)总部、巴黎地铁最先进的14号线的中央控制中心、巴黎公共交通系统最优秀的项目——T3有轨电车的维修中心等。
6、我会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刘西拉教授代表学会理事长赴美参加ASCE第140届年会并发表演讲
2010年10月19日-24日,我会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刘西拉教授代表我会谭庆琏理事长出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140届年会,并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刘教授向与会听众介绍了我会和ASCE在2025Vision上的合作和共识,介绍了中国的工程成就,同时也介绍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包括人口、能源、污染和灾害。刘教授介绍了我国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指出我们遇到的难点。刘西拉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回应和赞许。此次刘西拉教授的赴美之行,进一步加强了中美土木工程行业间的交流,也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我会水工业分会组织参加“日本下水道协会第47届研究发表会”
2010年7月26-31日,我会水工业分会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市召开的日本下水道协会第47届研究发表会,共有16人赴日参会,有5人在大会发表演讲,7篇论文进行了交流。会议期间还与日本下水道协会就进一步加强中日双边学术交流达成共识。
8、我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组团参加第六届公共交通国际联会(UITP)亚太区大会
2010年11月16日~17日,第6届公共交通国际联会(UITP)亚太区大会在香港召开,我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秀宝参加会议并作《大型会展活动的交通组织》的演讲,就全球化对公交经营者的影响、顾客关系管理、不同市场发展的共交经营模式、绿色职能城市的可持续公交发展等议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共交通行业人员、公共交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另外,我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秘书长冯大斌率团赴美参加国际混凝土协会年会并顺访加拿大;作为国际煤气联盟的注册理事,我会城市燃气分会参加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2010年度国际煤气联盟理事会议;城市燃气分会组团赴阿尔及利亚参加了第16届世界液化天然气大会;我会防护工程分会钱七虎理事长率团赴俄罗斯参加了“深部岩石力学及采矿”学术研讨会;防护工程分会钱七虎理事长、方秦副秘书长等参加了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首届国际防护结构会议。
(三)外事来访
1、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主席率团访问我会并就2025年土木工程未来展望签署合作协议
2010年5月25日,以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主席Blaine D. Leonard教授、国际合作与战略规划部主管Meggan Maughan-Brown女士为首的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代表团访问我会,我会谭庆琏理事长、袁驷副理事长、张雁秘书长、外事委员会主任刘西拉教授等热情接见了ASCE代表团一行。双方就密切合作、鼓励其会员共同努力实现2025展望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决定于2011年联合召开主题为“重大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会议。此次来访将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双方的交流与互动。
2、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主席率团访问我会
2010年4月15日,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主席Gordan Jin教授及夫人Rebecca Law教授、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任Todd Chan教授等访问我会。双方就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编制项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百年庆典活动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并认为双方要在技术层面上继续加强与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两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接待2010香港青年土木建筑科技冬令营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香港工程师学会土木部组织的2010香港青年土木建筑科技冬令营于2010年12月26-30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冬令营香港工程师学会土木部共组织青年工程师33人参加。在京期间团员分别参观了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著名工程并在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协进行了访问交流。这项活动现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两地青年工程师之间通过互访和参观交流,加强了相互了解和联系,促进了土木工程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此外,我会城市燃气分会以中国城市燃气学会的名义,接待了法国燃气协会同行的来访,就开展境外技术培训事宜进行了友好磋商;受中国科协的委托, 我会港口工程分会接待了来自香港的17名大学生来内地实习,港口工程分会积极组织,精心安排,设专人负责他们在京实习期间学习和生活;我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还分别接待了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Dr Fulvio Tonon博士、葡萄牙LUÍS RIBEIRO E SOUSA教授、日本Akutagawa教授的来访;我会市政工程分会接待了法国Marc MIMRAM先生、日本华侨林志翔博士和日本原大林组东京本部设计部部长细川清和一级建筑士的来访。
四、出版发行工作
1、2010年,我会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12期《土木工程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出版两期增刊。
2、我会的多个分会、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内容丰富的期刊、简讯等,包括《防护工程》、《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建筑市场与招投标简报》、《煤气与热力》、《城市公共交通》、《公交信息快递》、《公交文摘报》、《预应力技术与工程应用》、《空间结构简讯》、《土木工程师》《住宅信息》、《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图文集等。
3、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2010年陆续出版了“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丛书”。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研究及工程示范》、《城市轨道交通综合造价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建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指南》。
4、由我会组织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等单位编写的学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指南》于2010年8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内容和基本原则,明确了运营筹备、资源管理、客运组织、行车组织、乘务组织、票务组织、设备和车辆维修管理的原则、目标和内容,分析了安全风险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建立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5、开展《土木工程名词》修订工作。继2003年正式出版《土木工程名词》后,2010年,我会又组织学会专家对《土木工程名词》(2003)进行增补、修订,计划出版第二版《土木工程名词》。
6、编辑出版《第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集锦》大型画册。
7、我会与中国邮政合作,编辑印刷了《第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奖工程宣传邮册》。
8、编报2010科协年鉴、2010中国建筑业年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沿革及大事记》。
9、按时并保质保量完成了12期学会简报的编辑工作。
五、推荐及表彰奖励工作
1、召开第九届詹天佑奖颁奖大会
2010年3月28日,我会在北京电视中心(北京电视台)组织召开了第九届詹天佑奖颁奖典礼。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郭允冲,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谭庆琏,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蔡庆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徐培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科技委常务副主任李秉仁,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院士,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海涛,水利部原总工程师朱尔明,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波、张玉平,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北京市政府、北京市科协等单位领导,以及荣获第九届詹天佑奖的30项工程、191家获奖单位的代表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土木建筑科技工作者800多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2、开展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
经推荐申报、资格审核、专业预审、评审大会评审、公示以及指导委员会审定等程序,共有30项工程入选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3、推荐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0年,我会从詹天佑奖历届获奖项目中遴选,推荐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馆、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三个项目参加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其中“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推荐国际奖项
(1)我会从詹天佑奖历届获奖项目中遴选,推荐国家游泳中心获2010年度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大奖”,2010年12月3日,2010年度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大奖”揭牌仪式在“水立方”内隆重举行。揭牌仪式由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来自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等单位以及“水立方”项目的建设者们参加了揭牌仪式。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主席波波维奇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郭允冲副部长、北京市政府陈刚副市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谭庆琏理事长、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李爱庆董事长分别致辞;获奖项目代表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傅学怡总工程师介绍了“国家游泳中心”项目情况;随后,陈刚副市长和波波维奇先生共同为“国家游泳中心”项目揭牌。
“国家游泳中心”项目是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大奖”2010年的唯一获奖项目。“杰出结构大奖”由国际桥协于2000年创立,每年评选1~2项世界上近期修建的最著名、最具创意和技术创新性的工程结构,是国际结构工程的最高奖项。目前全世界仅有21项包括桥梁和建筑结构工程获得表彰,“国际游泳中心”是继“上海卢浦大桥”(2009年国际桥协杰出结构大奖获奖项目)之后我国境内第二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2)我会推荐北京工业大学国家羽毛球馆、西堠门大桥参评2011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大奖。
5、2010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评选表彰工作,共有22个项目获得金奖。2010年10月18-19日,我会住宅工程指导委员会分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10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技术交流会”,对获奖项目进行了点评和技术交流。
6、第九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7名和鼓励奖29名。
7、组织完成2010年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奖”评选表彰工作,共有30名同学获得表彰(其中土木工程专业21名,工程管理专业9名)。2010年10月,我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上向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
8、受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委托组织开展2010年度“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和“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评选工作,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郦能惠获得本届“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同济大学黄茂松、天津大学郑刚获得本届“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
9、协助欧维姆预应力技术发展专项基金开展“第三届欧维姆预应力技术奖”评选工作,共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10、受中国科协委托,组织开展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评选推荐工作,由我会推荐的四位专家均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我会还推荐了两位“中国科协项目咨询专家库”专家、两位“科协优秀科技宣传人物”、院士世博行人选等;向商务部推荐对外援助成套项目评审专家库12位专家。
11、推荐学会专家当选国际组织职务
我会市政工程分会秘书长、同济大学白云教授当选国际隧道与地下工程协会副主席;我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当选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
六、组织建设
1、召开第八届九次常务理事会及地方学会工作会议,总结了2009年的工作并安排部署了2010的工作;召开地方学会工作会议、专业分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及时交流总结工作进展情况。
2、召开《土木工程学报》编辑部理事工作会议。
3、积极筹备理事会的换届工作。
4、审核批复了计算机应用分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水工业分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燃气分会的换届报告以及防护工程分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燃气分会成立新的专业委员会的报告。
5、完成了招标投标分会、市政工程分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变更事宜,并报科协、民政部审核备案;完成了质量分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和七个工作委员会(组织、学术、教育、科普、外事、咨询、标准与出版)的登记证书换证工作。
6、向中国科协、民政部申请成立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2010年均已正式批准。
7、完成学会的商标注册工作;完成学会和中土学公司的年检工作;组织完成学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换证工作。
8、组织完成中国科协2010年度各项统计工作。
9、本年度共新发展团体会员131个,因欠缴会费退会15个,目前共有团体会员588个;本年度共新发展个人员260多人次。
10、对连续两年没有开展工作的分会下属专业委员会进行清理整顿,并相继进行了整改或取消。
2011年工作计划和主要思路
2011年学会工作重点:一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以推动自主创新为主线,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二是认真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研究、探讨、交流土木工程领域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方面的成果、经验与发展方向,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术交流活动
2011年的学会学术交流活动,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重点围绕高强、高性能、节能保温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工程建设中推广低碳理念;加强工程使用阶段的科学维护(养);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大力提倡公交优先;完善推广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热、太阳光等);重视开展水资源利用与给排水等方面的学术活动。具体而言,学会今年的工作思路应明确以下四项重点内容:
一是坚持狠抓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土木工程安全可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土木工程界要始终把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要树立全新的土木工程质量安全观念,加强工程风险控制管理与保险机制等理论研究。要充分利用学会的专业和行业优势,进一步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入工程风险的理念,依托工程风险咨询管理、工程责任保险和工程质量保险,把工程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的引领与约束作用。
二是坚持狠抓公交优先,继续大力推动我国城市大容量快速交通发展。应重点发挥轨道交通与巴士快速交通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作用,以提高交通效率与质量、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与大气污染、节省出行时间,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科技和专家优势,继续积极开展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调动会员单位中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增强城市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坚持狠抓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开展“四节一环保”等土木工程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开展低能耗土木工程建设示范和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发展新型节能节材建筑材料,重点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推广太阳能、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利用等。大力推动节能材料和建材的生产及应用,促进高强度钢材、水泥等新型建材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四是坚持狠抓推广应用新技术成果,促进土木工程行业科技发展。应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普及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把成熟的创新技术、产品、材料、设备等积极推广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活动,使创新技术能够更好更快地被广大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所掌握,更好更快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一)2011年主要学术活动
1、以纪念学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办好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的年会以及形成系列的重要会议,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科技的整体提升。
2、进一步扩大“土木工程院士、专家系列讲座”的影响和范围,2011年学会将与分会、专业委员会、地方学会、会员单位联合举办讲座,或由分会、专业委员会单独来承办讲座;同时,分会、专业委员会也可向总会出谋划策,推荐专家与题目。
3、鼓励支持分会申办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青年科学家论坛。
4、采取会议、培训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土木工程行业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二)开展课题研究
充分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积极申报中国科协、住建部等相关部委的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申报中国科协项目“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报告”,组织行业内有代表性专家参与编写。
2、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项课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研究》和《“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相关问题研究》的研究任务。
3、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包括:《基坑支护结构数字化集成优化动态设计系统》、《软土原位测试与软土处理新技术研究》、《软土地区桩基础新技术研究》、《基坑工程支护新技术研究》、《复杂城市环境条件下岩土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等。
4、完成住建部“村庄与集镇农房建设实用技术”课题结题验收。
5、积极申报2011年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编制项目。
(三)国际交流方面
1、总会及各分会要组织好已经确定在2011年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办会水平,提高会议的交流效果。
2、加强与已加入的八个国际学术组织的沟通与联络,基本掌握国际组织的学术动向和活动,在学术研究、技术推广等相关领域以举办学术会议、培训、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争取加入更多的国际组织,更多地发挥学会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加强与双边学术组织的联系,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积极主动开展交流活动,争取与现有已签协议学术组织的交流进一步深化并继续扩展双边联系。
二、人才举荐及表彰奖励工作
1、组织完成2011年度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选工作,做好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宣传表彰工作;做好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系列奖项的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学会“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库”作用,做好两院院士、创新研究群体等推评工作。
3、评选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以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为基础,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为对象,按科协要求,推选出反映学科学术水平的优秀论文,组织好推荐论文的初评工作。
4、继续做好国际奖项推荐
2011年,学会组织推荐的国际奖励项目主要包括: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设立的奖项,包括优秀工程奖、优秀工程教育奖、Said Khoury优秀工程建设奖和Hassib J.Sabbagh优秀工程建设奖四项;国际桥协设立的桥梁奖和民用建筑奖;国际混凝土协会设立的杰出工程奖;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设立的有关奖项;香港多家协会联合设立的杰出工程奖等。
三、组织建设
(一)加强自身建设
召开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及时进行分会的理事、委员登记备案。
(二)增强网站服务功能
1、加强网站基础建设,完善网站的各项功能。包括个人会员申报查询系统、团体会员申报查询系统、土木工程学报查询系统、詹天佑奖申报系统、学术会议报名系统等。
2、努力扩大网站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大幅提高浏览量。设专人负责联系、联络网站信息采集等组织与管理工作。
3、在学会各级组织中建立信息员制度,为网站提供信息资料。
(三)认真筹备百年庆典活动
2012年学会将迎来100周年华诞。为传承历史、凝聚土木工程科技人员、推进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学会已启动百年庆典活动,活动方案正在报批。今年是庆典系列活动的关键一年,总会及各分会以及专业委员会要密切配合、精心准备、周密筹划,迎接2012年学会百年华诞。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我国发展的壮丽蓝图,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机遇,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学会工作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