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三)

【打印本页】

来源:xsb 发布日期:2018-07-09

 

73日是2018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第三天,依然分为结构与防灾、桥梁、岩土、力学与工程管理五个专题同时展开。

一、结构与防灾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结构与防灾专题分会场由南洋理工大学李兵教授和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蔡建国教授主讲,由黄兴淮老师和董志强老师主持。

   首先,李兵教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及规范的发展的讲座。他回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的历史沿革,着重介绍了美国和新西兰规范制定的重要人物与研究方法,指出我国现有的规范体系是基于机理驱动的精细化试验建立起来的。而剪力是破坏模式中关键因素,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理论计算模拟,这就需要年轻的学子们继续努力,贡献力量。

    在问答环节,学员们对李兵教授的科研思路很感兴趣,提出了一些研究上的细节问题,教授详细解答之后,鼓励同学们要注重学科交叉,积极创新,走在科研前沿。

图一 李兵教授为结构与防灾专题学员做报告

   接着,蔡建国教授带来了题为“新型大尺度可展与折叠结构”的专题讲座。蔡教授首先对各位学员来参加暑期学校表示了欢迎。他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课题组关于可展结构与折叠结构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目前已将可展与折叠结构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包括单兵雷达、可折叠固面天线、战场贯穿伤快速止血装置、新型自复位浮标等。蔡教授的课题新颖,思路开阔,学员们对其研究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二 蔡建国教授为结构与防灾专题学员做报告

下午, 结构与防灾方向专题有幸邀请到英国爱丁堡大学陆勇教授为学员做主题为〝Structural Resilience: Shock, Impact Loading and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的讲座,由董志强老师主持。

陆勇教授的报告主要包括强动力响应、大应变下的材料性质和结构连续倒塌的分析方案三方面内容。他指出梁柱模拟模型已经广泛应用到以构件为主的响应分析中,在强动力作用下传统的分析方法虽然易于实施,但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将是破坏过程分析与模拟。在讲授过程中,陆教授上下半场分别采用英文和中文授课,为学员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图三 陆勇教授为结构与防灾专题学员做报告

图四 陆勇教授与学员交流

晚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专家舒赣平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与研究”的报告,由秦颖老师主持。

舒教授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研究背景、工程应用、缺陷与问题、发展趋势、思考与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其中穿插了许多工程经验和实际案例。报告内容丰富,直观生动,使同学们开拓了视野。

图五 舒赣平教授为结构与防灾专题学员做报告

二、桥梁专题分会场纪实

今日上午,桥梁专题安排了两场报告,分别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马骉大师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庄卫林总工主讲,由刘钊教授主持。

马骉大师讲座的题目为“上海黄浦江大桥的设计创新”。他首先介绍了上海市政总院的历史,上海市政总院伴随着黄浦江上一座又一座桥梁的建设迅速发展壮大,从南浦大桥到卢浦大桥,上海市政总院实现了桥梁技术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同时,马骉大师还指出,桥梁创新不能单纯片面追求创新,而必须首先保证结构的安全。

 

图六 刘钊教授为马骉大师颁发授课证书

庄卫林总工为我们分析了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的启示及对策。汶川地震发生后,庄卫林总工的团队开展了灾区公路震害的系统调查,并以史料方式客观保留了汶川地震公路的震害资料,给了我们许多工程抗震方面的启示。通过震害调查、分析震害原因是建立正确的抗震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抗震措施最直接有效的科学方法。

图七 庄卫林总工为桥梁专题学员做报告

下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刘晓东总工带来了题为“港珠澳大桥关键技术及实践体会”的专题报告,报告由刘钊教授主持。

刘晓东总工为暑期学校学员们讲解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全过程。港珠澳大桥分为桥梁、隧道以及人工岛三部分组成,刘总工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桩基础、桥墩、上部结构、隧道以及人工岛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图八 刘晓东总工为桥梁专题学员做报告

晚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张文明副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题为“桥梁动力分析原理与应用趣谈”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基本的动力学知识,由此引申到桥梁振动,分别介绍了颤振、驰振以及抖振等桥梁震动问题。随后,张老师又讲解了船舶撞击对桥梁的破坏问题,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了船撞下桥梁结构的响应,并与现行的各国规范进行了比较。

图九 张文明副教授为桥梁专题学员做报告

三、岩土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地下空间技术教授Wout Broere为大家带来了题为〝Tunneling in Soft Soil in an Urban Environment〞的报告,Professer Broere的研究方向包括非开挖技术,大直径隧道施工,地下空间的应用与勘探,以及海上基础工程等。

针对在城市中进行软土隧道掘进的挑战和难点,Broere教授分析了目前实行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在桩端层面上,即在较浅的软土层开挖隧道的可行性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关于盾构TBM与周围土壤的相互作用,Broere教授提出通过从实际工程现场中直接采得数据,进行最小化开挖时土中应力分析以及减小沉降的研究,可得到比传统方法更加贴近真实情况的结果。

图十 Broere教授为岩土专题学员做报告

图十一 Broere教授回答学员提问

下午,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徐长节教授带来了题为“我的科研之路”的报告,徐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深基坑开挖,隧道以及地下工程等。

徐教授首先回忆了在童年以及青年时期的农村生活和学习经历,并分享了各个阶段的心路历程。之后,徐教授介绍了他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如不平衡荷载下基坑受力及变形理论,交通荷载下基坑受力及变形理论,长短围护桩工法,交通荷载下饱和地基沉降机理及控制技术等,以及这些研究成果在工程上的应用,如杭州市民中心,杭州公望大厦等,强调了研究应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徐教授报告贴近生活,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大家受益匪浅。

图十二 徐长节教授为岩土专题学员做报告

四、力学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存法教授就“压电材料断裂力学”的主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压电材料断裂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模型、主要理论、实验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报告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

上半场报告题为“压电材料断裂力学基本问题”,高教授简单介绍了机械结构发展的趋势和压电材料的应用及其断裂现象之后,详细讲述了压电材料力学中微裂纹与电树、热效应、微结构演化、多尺度效应以及表面应力效应等多个基本问题。之后又就压电材料的动态断裂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下半场报告题为〝Dielectric Breakdown Modeling in a Cracked Dielectric/Piezoelectric Solid〞。教授在介绍气体放电模型和压电陶瓷放电模型后,分别详细介绍了带裂纹的固体电介质的空气击穿问题,带裂纹的压电固体的击穿问题,以及介质击穿的热效应问题。

讲座中,高教授讲到:人生的成材过程,正如低碳钢拉伸的力学性能一样,过了屈服点进行强化后才能不断提高,风趣幽默地用科研工作者独特的方式向同学们传授着他的人生感悟和科研经验,使同学们获益良多。

图十三 高存法教授为力学专题学员做报告

下午,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何存富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声波、传感器与无损检测技术”的学术报告。

何教授的报告由浅入深,从声波到传感器,再到信号接收与处理,帮助我们建立了声学中的基本概念,为理解无损检测技术以及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何教授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不同情况下的无损检测过程以及结果有效性的分析。报告结束后,学员们纷纷举手,踊跃向何教授提问,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何教授也对学员们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讲解。

图十四 何存富教授为力学专题学员授课

图十五 何存富教授与力学专题学员交流

五、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在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上,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Bauke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Bauke教授从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引入报告的主题〝What is Smart City〞。接着,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定义,并对相关的要素逐一探讨并分析。从智慧交通、智慧灯控以及城市网络到智慧社区、智慧公园到智慧小镇,Bauke教授采用头脑风暴的模式将智慧城市所需要的要素经过分解组合,将其中所需要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技术向我们娓娓道来。Bauke教授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一些模拟动画以及调查的相关视频使得报告十分生动有趣。

图十六 Bauke教授为工程管理专题学员做报告

下午,来自东南大学的李启明教授带来了题为“国际经验借鉴与江苏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报告。

李启明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特色以及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对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做了简单概述。然后李启明教授针对报告主题,首先对国际建筑行业的整体情况,世界各地区以及不同国家的市场现状进行具体介绍和对比,范围由大入小,结合大量图表数据,内容丰富严谨,却又不失幽默。李启明教授着重讲解了江苏建筑企业和全国其他省份企业在建筑行业市场上的分析对比以及相关的政策介绍,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图十七 李启明教授为工程管理专题学员做报告

晚上,在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上,由来自康涅狄格大学的东南大学杰出校友朱瑨教授带来了题为Emergence of Resilience from Network Dynamics in Civil Infrastructure Project Systems精彩的报告。

朱瑨教授从问题的提出、建立模型到社会网络的建立以及相关要素分析,将讨论的问题进行专业化细致化的分解,并和学生进行了非常有趣的互动。然后着力介绍模型分析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内容。对同学们提出的疑问朱瑨教授也非常耐心地进行了讲解。

图十八 朱瑨教授为工程管理专题学员做报告

文:魏沛孜、张铭、周勇、杨真、黄思杰、张迎春、肖阳功杰

图:张铭、钱凯瑞、杨真、黄思杰、张迎春、肖阳功杰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