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五)

【打印本页】

来源:xsb 发布日期:2018-07-09

 

75日是2018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第五天,分为结构与防灾、桥梁、岩土、力学与工程管理五个专题同时展开。

一、结构与防灾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孟少平教授为学员们带来题为预应力技术研究进展和工程应用的报告,由本院黄兴淮老师主持。

   孟少平教授首先向学员们普及了什么是预应力;然后回顾了我国预应力技术单一构件——简单结构——复杂结构体系引进学习——追踪追赶——创新超越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对我国预应力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吕志涛院士与徐百川先生;最后,对于预应力的施工方法与工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孟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直观生动。

图一 孟少平教授为结构与防灾专题学员作报告

下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潘金龙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及组合结构研究发展”的报告,由孙建老师主持。

潘老师从超高延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背景与现状、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组合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分析、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让学员们形象地感受到了超高延性水泥基的卓越性能。现场的同学反应热烈,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问题,潘教授一一做了耐心的解答。

图二 潘金龙教授为结构与防灾专题学员作报告

二、桥梁专题分会场纪实

今天桥梁专题分场安排了两场英文讲座,分别由美国Arora and Associate 公司副总裁Harry Capers博士和国际桥梁抗震委员会主席颜文辉教授主讲。

上午,Harry Capers博士为学员进行题为“Bridge Inspection and Health Monitoring”网络授课。授课内容桥梁检测和健康监测两方面,分析了桥梁检测和健康监测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图三 Harry Capers博士为桥梁专题学院作报告

下午,颜文晖教授带来了题为“Accelerated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Connection Detail”的专题讲座。颜教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桥梁快速化施工的意义,并且结合实例分析各技术要点。

图四 刘钊教授为颜文晖教授颁发证书

三、岩土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陈仁朋教授带来了题为“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与变形控制”的报告。陈教授主要从事静动力土拱理论及其在交通基础设施变形稳定控制的应用研究。

首先,陈教授介绍了目前盾构法开挖软弱土地层、富水地层、复合地层等面临的开挖面失稳,地面沉降变形过大等问题,以及盾构隧道建成后临近隧道处的基坑开挖、盾构穿越等对已建隧道带来的严重影响;之后,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讲解了盾构开挖面失稳土拱效应及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盾构掘进参数与地层沉降关系和预测方法,盾构掘进影响下的建筑物安全评价,邻近开挖对盾构隧道变形影响及控制措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陈教授的讲解细致而又仔细,报告专业性很强,学员们受益良多。

图五 陈仁朋教授岩土专题学员作报告

下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桥隧与地下工程系主任戴国亮教授带来题为“深水基础的创新与实践”的专题报告。

首先,戴教授通过海上风电、跨海大桥、海上岛礁等基础工程建设实例,强调了深水基础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并从基础类别、基础特点、深水对基础影响特征等方面向学员们全面介绍了深水基础。戴教授结合工程实践,讨论了海上钢管桩基础、海上导管架与三脚架基础、海上风电漂浮式基础和用于漂浮式基础的锚固基础等不同种类的基础,从结构构造、设计原理等方面全面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

接着,戴国亮教授详细介绍了桩-垫层-沉箱基础等大型桥梁深水基础,以及这类基础的优缺点和改进形式、可能的改进方向。此外,报告内容还包括不同形式的大跨度悬索桥锚碇基础、大型桥梁桩基础后注浆技术的应用等,展现了戴教授丰富的工程经验与研究阅历。

在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主动与戴国亮教授交流提问,戴国亮教授认真细致、严谨准确的回答获得学员们的一致赞扬,充分展现了东南大学教授严于治学、勤于创新、止于至善的精神风貌。

图六 戴国亮教授为岩土专题学员作报告

四、力学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蒋敏强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非晶塑性/Amorphous Plasticity的学术报告。

蒋教授的报告从几个问题出发——什么是非晶合金?非晶合金如何流动?流动为什么局部化?向各位学员详细讲述了有关非晶塑性理论的相关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非晶塑性理论的发展主要沿着两条途径:一条致力于寻找承担非晶塑性的结构缺陷;另外一条则认为非晶塑性不存在确定的结构起源。蒋教授的报告围绕着尝试统一两条途径进行阐述,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在和学员们交流时,蒋教授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创新的看法:概念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图七 蒋敏强教授为力学专题学员作报告

下午,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何斌副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工程力学中的多体系统的传递矩阵法”的精彩报告。

何老师首先对工程力学分析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然后介绍了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屈曲分析问题;接着,对非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中的一般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和加速度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之后又系统介绍了个各种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联合应用。最后,何老师以自行火炮发射动力学问题为例,激发了学员们的极大兴趣,使学员们生动形象地认识到多体系统矩阵传递法在军事等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图八 何斌副教授为力学专题学员授课

五、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纪实

今天在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上,天津大学的刘炳胜教授、东南大学李德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立茂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上午,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刘炳胜教授带来题为“重大工程的公众参与”的报告。刘老师首先结合自己经历介绍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如何做科研工作,选择科研方向不仅仅要考虑自身兴趣,还要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局势。刘老师针对现实问题出发与同学们探讨做科研课题的思路,认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做研究应当从“解决某个问题”上升至“解决某类问题”的高度。接着,刘老师由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工程管理行业的从业者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行业交叉的碰撞中寻找机会,主动结合以找到更加广阔的道路。

图九 刘炳胜教授为工程管理专题学员作报告

下午,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主任李德智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时代变革下的新兴地产”和“智慧城市”的精彩报告。

李教授首先讲解了新兴地产的时代背景,现阶段的信息化时代、城镇化时代、老龄化时代、调控时代等等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进而对新兴地产的内涵进行剖析,以万科为例讲述了房地产商要抓住新产品、新业态、新科技、新人文、新金融、互联网+六大核心要素的转型升级,与物流、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与新技术、新产品相结合共同协调发展。接着,李德智教授介绍了包括以舒适化、智慧化、生态化、绿色化、人文化为特点的新兴宜居地产,以互动性、融合性、共生性、体验性为特点的新兴商业地产,以及新兴产城地产、新兴颐养地产、新兴文旅地产等了新兴地产的核心领域。随后李教授展望了新兴地产的发展前景,既面临了诸多挑战,又孕育着许多机遇。

短暂休息后李德智教授带来了主题为“智慧城市”的讲座,李教授通过典型案例,从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到发展现状讲解了智慧城市的特点,以国内智慧城市试点为载体,深入简出地剖析了国内智慧城市行业发展的现状,以恒大、万科、碧桂园、绿地、保利等公司为例,介绍了国内知名房企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而讲解了智慧城市未来的建设方向。

图十 李德智教授为工程管理专题学员作报告

晚上,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张立茂教授带来了两场精彩的报告。

第一场报告题为〝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n BIM-enabled collaboration〞,张教授首先介绍了施工生产力的特点及种类,施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尤其与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关,通过一个劳动生产计算案例重点分析了影响施工生产力的各个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天气、超负荷工作等。随后,张教授讲解了计算施工生产力水平的三种方法:工作抽样法、五分钟额定法及生产率延迟模型法,通过神经网络辅助为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的研究途径。

张立茂教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BIM Log Mining: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s〞的报告。张老师结合视频为大家展示了BIM的特点、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沿热点,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在讲座过程中,张立茂老师通过多个图表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例如通过不同的设计人员在同一个项目上集成的网络图,可以探求如何促进劳动生产率的问题。讲座内容生动有趣,开拓了学员视野,扩展了学员知识领域。

图十一 张立茂教授为工程管理专题学员作报告

文:羊景、杨真、施子骏、黄思杰、张迎春、于路港

图:羊景、杨真、施子骏、黄思杰、张迎春、于路港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