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系列报道(六)

【打印本页】

来源:xsb 发布日期:2018-07-09

 

76日是2018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的第六天,依然分为结构与防灾、桥梁、岩土、力学与工程管理五个专题同时展开。

一、结构与防灾专题分会场纪实

下午, 结构与防灾专题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柏宇带来了两场精彩的报告,由董志强老师主持。

柏宇教授的报告题目分别为〝Modular Structural Assembly Using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Steel Modular Construction in Australi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模块化构件的运输、连接、耐火性、耐久性。柏教授通过照片、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每个关键问题都做了生动的阐述。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

图一 柏宇教授为结构与防灾专题学员作报告

二、桥梁专题分会场纪实

今天桥梁专题分会场共安排了三场国际性报告,主讲专家分别为美国俄勒冈州首席桥梁设计师Bruce Johnson博士、国际桥梁抗震委员会(IABEE)主席颜文晖教授以及美国田纳西大学Z John Ma教授。

上午,Bruce Johnson博士以Bridge Construction Using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为题进行了网络授课。Johnson博士详细介绍了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力学行为、施工工艺和应用范围。随后,他结合UPRR Bridge等桥梁工程案例,重点阐述了现浇UHPC接缝在预制桥面板中的应用,包括接缝构造、施工工艺和受力性能等。

图二 Bruce Johnson博士为桥梁专题学员进行网络远程授课

下午,颜文晖教授带来题为Bridge Design with Extreme Events, including Earthquakes的报告。颜教授为广大学员介绍了结构可靠度理论,并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现在国际前沿的多灾害耦合概念。随后以地震为例,向广大学员介绍了考虑极端情况下的桥梁设计方法。讲座结束后,颜教授与所有学员一起合影留念。

图三 颜文晖教授与桥梁专题学员合影

       晚上,来自美国田纳西大学的Z John Ma教授与桥梁专题学员进行了亲切的互动交流。Ma教授以“中美桥梁人才培养的分析对比”为题,和所有桥梁专题学员探讨了如何培养工程兴趣、如何更好地学习桥梁工程、如何更好地培养国际工程视野等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员们对国际化环境下桥梁工程的学习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图四 Ma教授与桥梁专题学员交流讨论

三、岩土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岩土力学专家Pierre-Yves Hicher教授给学员们带来〝Experimental Soil Mechanics专题报告。

Hicher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城市,工作的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接着,Hicher教授回顾了离散体与连续体、应力与应变,并巧妙地引出代表单元的概念。之后,教授介绍了土力学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特别是固结试验和三轴试验。通过对试验的介绍,教授展示了土的固结压缩特性、破坏特征和归一化特性等。最后,教授介绍了不同地域特征土的天然土特性,原位试验特性以及重塑土特性等内容。学员从报告中集中、系统地了解了土力学的相关概念和拓展知识,感受到法国工程师的细致与严谨。

图五 Hicher教授岩土专题学员作报告

下午,来自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 Lyon)Professor Ali Daouadji给暑期学校学员带来题为〝Constitutive Modelling of Soils的专题报告。

Professor Ali先由基础的概念定义入手,介绍报告中涉及的符号和算符的含义,便于同学们理解报告内容。随着平衡方程的建立,自然而然地提出对作为描述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模型的讨论。接着,Professor Ali先介绍了简单的情形——材料为弹性,讨论了线弹性、非线弹性本构模型的建立。对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变问题做了细致的讨论,同时介绍了多种非线性本构模型,总结了不同情形下材料的本构特征。

报告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建立材料弹塑性以及塑性本构模型的理解。Professor Ali通过先简化塑性条件,提出弹簧-滑片串联模型,通过平衡和耗能建立起该假设下本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弹簧-滑片并联模型。

Professor Ali在报告中辅助手势、板书等方式,并积极与同学们互动,学员们受益匪浅。

图六 Ali教授为岩土专题学员作报告

四、力学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来自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的张建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工程结构智能化监测、测试与健康检测”的学术报告。

张建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暑期学校学员的欢迎,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暑期学校活动的认识。他希望大家多听多看,尽可能地多积累想法,不要被自己的知识体系所限制。在整场报告中,张教授围绕结构健康监测,向大家介绍了结构安全问题现状、现有检测技术,以及有关的健康检测技术。张教授也多次提到希望我们弱化对于公式的追求,把学术思想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中与学员们积极交流,课堂氛围活跃。

图七 张建教授为力学专题学员作报告

下午,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潘兵教授给学员们带来了题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关键问题及典型应用”的精彩报告。

潘教授分别从数字图像相关(DIC)在实验力学中的地位、定义、发展现状、用途、体系框架、测量步骤、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接着潘教授分别介绍了2D-DIC的基本原理和其中的关键问题,并对3D-DIC其关键问题进行了拓展。最后,潘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了光学引伸计,对其中的离面位移、镜头畸变、热误差、环境光干扰等误差来源进行深度剖析,并详细介绍了基于双远心、双平面镜和补偿片三种消除误差的方法,为高精度、实时引伸计的制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报告中,潘教授旁征博引,风趣幽默,通过大量的视频和图片使学员们深刻的了解到DIC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

图八 潘兵教授为力学专题学员作报告

五、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纪实

上午,在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上,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赵宪博高级讲师和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程造价系主任严玲教授带来了精彩报告。

赵宪博老师带来了题为〝Green Building Research: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的报告。赵老师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指出澳大利亚现有的绿色建筑研究主要以商业建筑为主体,接着赵老师讲解了绿色建筑的结构组成以及如何评估绿色建筑,涵盖多个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赵老师从噪音、能源、材料等多个角度,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深入讲解了什么是绿色建筑,并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角度阐明绿色建筑的益处。随后,赵老师以冰岛、澳洲、芬兰、新加坡、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相关政策举措为例,与同学们一同探讨应如何实现绿色建筑。最后,赵老师通过对全球绿色建筑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指出了目前绿色建筑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及发展现状,提出现有的知识缺口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讲座现场气氛活跃,赵宪博老师耐心回答学员们的问题,并倡导学员们应以批判性思维来做科研,不断培养科研能力。

图九 赵宪博老师为工管专题学员作报告

之后,严玲教授带来了题为“公共项目治理理论的研究进展——从技术到制度,从组织到行为”的报告。她首先指出对公共项目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于工程本身,而应当看到工程项目背后的制度、政府、公众等多方面的相互作用,建立工程管理学科应有的思维方式。严玲教授从工程案例入手,从具体到抽象引出公共项目治理理论的概念,接着提出公共项目从技术到制度的变革有两大动力:一是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二是迅速变化的环境。严玲教授认为治理的目的是使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心而同力”,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管理与治理的区别。随后严玲教授通过公共项目的治理的案例讲解了项目治理的类型,拓宽了学员们的知识领域。严玲教授十分关注学员们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出研究性学习应当从知识导向转型至问题导向,强调学员们应增强文献阅读、综述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也推动原有知识的进步。

图十 严玲教授与工程管理专题学员交流讨论

下午,在工程管理专题分会场上,由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刘睿老师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首先,刘睿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工作经历,并通过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道路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自主研究。刘老师的报告主题是Disaster Damage Assessment and Evacuation Optimization at Different Scales。在报告过程中,刘睿老师讲解了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指标构建过程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尺度疏散优化模型,进一步降低灾害的实际影响。刘老师对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并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互动加强了同学们对模型的理解,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图十一 刘睿教授为工程管理专题学员作报告

文:王涵、袁思奇、施子骏、黄思杰、张迎春、于路港、肖阳功杰

图:王涵、袁思奇、施子骏、黄思杰、张迎春、于路港、肖阳功杰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