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日前召开的“重庆对话——城市发展与环保”中德高层论坛的主题,本次论坛是“德中同行——走进重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德中两国的政治家、机构和企业的领导人就此进行了深入讨论。此次论坛为两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打造了交流平台。整个活动持续一天半,第一天活动的主题是全国性的,包括《城市:前景和长远规划》、《有效利用能源与运输效率》、《工业与环保自觉性: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三个分论坛,第二天的活动是针对重庆的,包括《重庆环境与水资源保护》、《重化工城市的清洁生产与水环境保护》两个分论坛。每个分论坛安排了对等的德国人和中国人发言,针对特定的主题以互动形式进行。
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6月15日上午,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在开场白中说:“当前,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状况,城市消耗了人类80%的能源,排放了75%的有害气体。德国的专家来到重庆,就是想在能源、水务、防灾等方面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德国巴斯夫执委会成员马丁•薄睦乐说,城市的发展要考虑到经济发展、城市参与和可持续的良好环境,这将决定中国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中国应该调动国家的力量,邀请中国人民进行更节省能耗的方式生产、生活,企业追求技术创新、进步和环保,城市管理者应该成为富有远见的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
他谈到了节约能源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说,虽然当前中国的采暖及夏季居民平均用能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总的用能量是相当大的。而当前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一些技术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且节约相关费用。总之,他认为:“先进的技术、长期的规划、良好的管理能帮助中国城市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能简单移植成功者的方案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副总裁格尔德•基佩尔说,城市的管理者应该开发一个互动机制,通过互动实现合理规划,这个过程应该有公共机构参与,也要有私人机构参与。他说,不要梦想能找到最好的方案,然后把这些方案移植到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要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发展新的解决方案。
麦肯锡大中华区董事尤纳坦•韦策尔说,中国的城市化规模正在被重新定义,中国的城市化格局将给资源与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格局有集中式发展及平衡分散式发展形式。他认为,对于重庆来说,选择集中式发展或许更有效,能更好地节约土地、能源等,但是这种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高效的城市化举措,如进行综合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各种需求,而不仅仅限于资源供给方面。对此,他列举了美国的曼哈顿为例,曼哈顿规划涉及到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容积率在市中心是最高的。他认为,城市规划应综合规划,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居住、商业、休闲的空间,让大家就近休闲娱乐,而不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乘车。
城市规划合理避震与风险管理
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者也对怎样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德国有关人士认为,在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救灾成本越来越高。亚洲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但是,该地区在自然灾害的保险方面投保率很低。因此,该人士建议,应对城市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城市中各类设施在自然灾害中的投保率。
重庆市地震局的有关人士指出,在城市规划中,人们常常考虑到空间、发展、文化、环保、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安全问题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人士还指出,中国是地震多发地区,当前凭借现有的知识,人类可以分析出哪里是地震多发区,可以观测出哪里的板块比较活跃,也可以事后解释地震的成因机理,但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出地震尤其是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因此应对灾害的有效方法是做好相关防御:如工程性防御,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非工程性的防御则包括在城市规划时做好震前防御,合理避震,如在规划时避开地震多发区、避开活动断层,以及做好紧急救援的准备,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等。 摘自《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