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际交流总结及2006年计划安排

【打印本页】

发布日期:2006-03-09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建设部等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以谭庆琏理事长为首的八届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学术交流为主,在2005年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国际交流活动。详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与已加入国际组织的联系,努力提高我国土木工程界专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1、推荐青年专家、学者在国际组织中任职
    我会已加入的七个国际组织(国际桥梁协会、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国际隧道协会、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国际煤盟、水环境联合会、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科协多次强调要鼓励青年专家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我会积极推荐了刘维宁等一批外语好、专业强的中青年专家及学者(20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执委等不同职务,参与国际组织工作,使我国在国际学术活动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1)、出国参加国际会议
    本年度派出团组参加了在伊斯坦布尔的ITA“第31届世界隧道大会”、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三届中日盾构技术研讨会”、日本大阪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国际会议”、在日本召开的“05年可持续建筑大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2005年会”、参加比利时“国际公交联会和世界客车联盟展览会”、俄罗斯“城市安全”学术会议等国际会议,120余人次。交流论文38篇。在国内举办国际会议及讲座5次,收到论文186篇,评出优秀论文19篇。与会国外及港台代表200余人,国内代表160余人。
   (2)、在国内承办及参加的国际会议
    在国内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工作会议,一方面向国外学者展示我国的建设水平与成就,让他们全面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中国学者有机会参加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交流。
    本年度内举办和参加的会议有:“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非饱和土力学讲座”、“国际煤气联盟理事会”、“第二届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展览会暨学术交流会”、“世界客车与客运运营商大会”、“世界客车亚洲展览会”、“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UITP)亚太区大会”、“第六届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亚太区域会议”等9次,收到论文186篇,参会的国外及港台代表200余人,中方代表200余人。
    二、主要的双边交流活动
    1、派出团组
    本年度派出团组5个,30余人次。其中有赴巴西“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考察团”、赴美国和加拿大“建筑市场规范业主行为的法规和实务考察团”、赴加拿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国的“公交运行情况考察团”以及赴日本、英国等的专业考察。
    上述代表团的出访,了解了当前土木工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在工程建设中应该学习借鉴经验,给本行业的同仁带回了新信息。每个团回来都写出了有体会、有建议的报告,经科协审批项目的考察报告已报科协国际部,部分报告已在学会网站上发表。
    2、来华团组
    本年度我会安排接待了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美国深基础学会、日本国际建设技术协会、日本土木学会、日本道路学会、日本国土交通省及香港立法会工程界议员、香港工程界社会事务促进会等有关高层及专家学者团组7个,60余人次。
代表团的来访,促进了我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如:
   (1)、早在十年前,中加两学会曾围绕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课题进行交流与研究,每年互派专家讲学,宣传可持续发展对子孙后代健康生存的重要性,并编写了《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由于经费问题,自99年中断了研究。
    为配合当前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中加两学会提出成立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工作组由袁驷副理事长等7人组成,在双方学会的领导下,继续有计划、有步骤、讲实效的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了宣传我国的土木工程成就,加拿大土木学会将在该会期刊的第二期登载我学会评出的“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三期获奖工程。 
   (2)、我会已连续三年安排香港大学土木系学生来京实习,今年6月第三批12名学生又来京进行为期八周的实习。由于效果不错,双方希望是将青年交流扩大到科技和理工大学,还希望我会吸收香港学生会员入会。
    三、在对台问题上坚持一个中国
    根据国务院台办的精神,我会注意在对外交流中不能出现“一中一台”的问题,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总之,开展上述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术气氛,获得最新信息,满足我会三大支柱(分科学会、地方学会、团体会员)在科研、教学以及施工上的需要。做到交流目的明确、交流形式多样、交流内容深入、交流层面广泛。
    根据“十一五计划”提出的发展方向,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开展国际交流工作,2006年计划安排如下:
    一、加强与已加入国际组织的联系,鼓励有条件的、未加入国际组织的分会加入专业对口的国际组织,完成加入“国际风工程学会”的国内报批工作,为加入“国际港口协会”抓紧与该组织的联系与沟通。经协商,“国际地下空间组织”意向将该组织秘书处放在中国,我会将积极争取。
    二、争取国际组织在华召开各类会议,鼓励并支持分会组团参加国际会议。邀请英国剑桥大学的Robert J. Mair 教授来京讲学,题目为“隧道和岩土工程-研究与工程进展”;安排好国外隧道风险专家来华的交流;组织好在上海举办的中日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参加2006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在上海召开的(Geoshanghai)国际会议;办好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学会(IASS)学术讨论会与亚洲及太平洋薄壳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IPCS);做好2008年在西安召开的国际滑坡与工程边坡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除上述会议,将积极申办2008年以后的国际会议。
    三、继续推荐青年学者在国际组织中任职,造就一批外语好、专业好、善交际的学术活动外交家。
    四、将学会的重要学术活动通知国际对口组织,寻求支持与参与。
    五、邀请国外学术组织领导人参加我会四年一次的换届年会。
    六、积极邀请台湾学者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大力发展港澳台会员。
    七、认真完成派出与来华参加会议及考察的接待工作。
    1、出访及考察
   (1)、赴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察;
   (2)、赴日本、韩国城市轨道交通、路面电车考察;
   (3)、赴巴西库里蒂巴市、哥伦比亚波哥大市综合交通系统考察;
   (4)、赴美、加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交流;
   (5)、赴日本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考察;
   (6)、赴澳、新居住区太阳能利用技术考察;
   (7)、赴意大利、希腊住宅建设考察。
    2、出国(境)参加双边及国际会议
   (1)、赴美国参加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主办的第77届冲击与振动研讨会;
   (2)、赴荷兰参加国际煤盟第23届世界煤气会议;
   (3)、赴台参加台湾海峡两岸隧道工程交流会;
   (4)、赴韩国参加国际隧协第32届隧协大会;
   (5)、赴匈牙利参加国际桥梁与结构学会(IABSE)2006年年会(桥梁分会);
   (6)、赴香港参加香港工程师学会主办的桥梁工程国际会议——21世纪的挑战(桥梁分会)。
    3、在华召开的双边及国际会议
   (1)、邀请英国剑桥大学的Robert J. Mair 教授来北京做“隧道和岩土工程-研究和工程进展”的报告;
   (2)、2006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在上海召开的ASCE年会(Geoshanghai );
   (3)、中日大城市交通高层论坛;
   (4)、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学会(IASS)学术讨论会与亚洲及太平洋薄壳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IPCS);
   (5)、隧道风险专家来华交流。
    八、完成好建设部和中国科协交办的工作。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二零零六年三月八日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