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及捷运系统工程

【打印本页】

来源:基金奖励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10-01

一、工程概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位于T1、T2航站楼南侧,建筑面积62.5万m2,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卫星厅。作为航站楼功能的延伸,卫星厅通过捷运连接T1、T2航站楼,实现联合运行,如同航站楼的“卫星”一样。捷运代替摆渡车,新增125个登机桥位,航班靠桥率由56%提升至95%左右,进一步提升上海航空枢纽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成后,浦东机场的旅客设计保障能力达到8000万人次/年,跻身全球十大机场。

浦东机场捷运系统是中国内地首个机场空侧捷运系统,全球机场范围首次采用钢轮钢轨制式。国际上机场捷运多采用胶轮制式的APM技术(自动旅客运输系统),但是APM核心技术国产化率低。捷运线路长约7.8km,高峰小时单向运能达9000人次,适应浦东机场7×24h全天候运行需求。

卫星厅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大厅屋盖采用钢结构桁架,登机桥采用钢结构,总用钢量约3.5万t。

工程于2015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2019年5月29日竣工,总投资55.76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1.面对全球面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卫星厅,创新设计了差异化的功能流程组织,国际国内双层候机,实现了更高的空间利用效率。35座三层高可转换登机桥,集国内、国际、出发、到达功能于一体,同一架飞机在原地完成国际、国内航班的切换,提高旅客的出行品质,可转换登机桥在国内机场首次大规模应用。

2.全球机场范围首次将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钢轮钢轨制式地铁A型车,引入机场旅客捷运系统,通过减震降噪等改造,适用于机场。实现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兼容,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3.创新紧邻运营机坪复杂群坑施工技术,基坑面积10万m2,应用“耦合效应分析”,科学分坑,控制基坑变形,确保机场安全运行不中断。

4.国内航站楼中首次大规模应用清水混凝土,室内公共区的柱、梁、板、墙均为清水,混凝土共5.4万m3,展开面积15.2万m2,从混凝土材料均质性、模板明缝、蝉缝和螺栓孔的精确控制,到表面保护液等系列工艺的研发应用,达到一次成型、色泽均匀、免装饰绿色环保的效果。

5.创新研究应用空间自由曲面弧形三角钢屋盖施工控制技术,利用BIM技术及计算机仿真模拟,对弧边三角钢屋盖吊装过程中各个阶段结构变形和内力进行动态模拟,引入“现场焊接机器人技术”,有效控制安装累积误差。

6.创新应用异形双曲面大吊顶逆作施工技术,针对6600m2的异形双曲面大吊顶,采用“逆作法”工艺,地面拼装和计算机控制整体提升,免去满堂脚手架的搭拆,解决高空调平的难题。

7.创新研究解决盾构下穿运营中机坪和滑行道的难题,根据数字仿真,设定推进速度和地层损失率等参数,辅以惰性浆液同步微扰动注浆;实时自动化监测滑行道,动态修正推进参数,机坪最大沉降控制在7mm。

8.经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鲁班奖,省部级科技奖8项,国家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上海市工法2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35篇。

三、获奖单位

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四、推荐单位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Email:Master@cces.net.cn

京ICP备150565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