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重要决策部署,根据中国科协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安排,10月24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组织开展“百名科学家讲党课”活动。本期活动是中国科协2025年百名科学家讲党课活动第 138期,邀请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国良讲授专题党课。
党课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作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隧道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为题,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行业创新求强的需要。目前,我们隧道行业在智能监测、无人掘进、智能建造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隧道施工全过程实时感知,依托BIM构建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利用AI算法优化盾构机掘进参数应对复杂地质。特别是智能建造技术突破工程多要素数据交互融合治理、云端关键参数预测、边缘互馈算法、模糊控制等技术,逐步形成了以盾构/TBM工程大数据为支撑,“九大智能”为一体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实现盾构掘进全系统算法控制的无人操作,驱动隧道建造由“人工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变。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有力提升了工程效率,更带动了中国隧道行业及整个产业链的革新与发展。
易国良表示,传统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严重依赖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个人经验,往往面临地质不确定性高、安全风险大、效率瓶颈等挑战。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赋能传统产业,正在深刻地重塑隧道施工的各个层面,从设计、掘进到运维管理,带来了一场以安全、高效、精准、无人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如盾构/TBM隧道数智化建造技术、AI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生成式AI辅助设计技术、数字孪生隧道技术、机器人化施工技术、AI智慧运维与管理技术、无人化隧道工地、大模型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等,但也面临数据壁垒严、模型可靠性不确定、初始投入与技术门槛高、行业接受度与标准缺失等一系列的技术壁垒和挑战,需要隧道行业专家、学者持续努力,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时代隧道施工技术变革与创新。
易国良指出,为推动隧道科技自立自强,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创新要求,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隧道及地下工程科技知识的传播、普及、提高和创新,促进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及常务理事80余人参加本次党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