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观乎远古以砖石建造的拱桥和殿堂,一直到现代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的大跨度悬索桥、房屋、屋盖以及高层建筑等,无不体现了土木工程的广泛与深远。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名词术语,它们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此外,从土木工程这一学科,又衍生了一些新的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如水利、公路、桥梁等,使名词术语既有各自的特点又互相渗透。因此统一土木工程名词,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对于推动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便利科技书刊的编译出版,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1990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托,组成了包括30名顾问与委员的“土木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李国豪、许溶烈、程庆国,主任:蓝天)。1990年12月和1991年5月,委员会先后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制定了审定工作的步骤与计划,确定了名词的专业分类及其框架细目,其后开始各专业名词条目的收词与编写工作。
几年来,通过全体委员和有关专家的通力合作,特别是负责编写各专业名词的委员:张尔恕、龙驭球、卢肇钧、滕智明、袁之廉、项海帆、范励修、张琳、邵根大、杜庭瑞、许保玖、傅忠诚、刘起凤、方鸿琪的努力工作,先后提出了讨论初稿、一审和二审稿,并经过多次会议的审查与修改,于1996年1月完成《土木工程名词》征求意见稿,发至全国土木工程有关的各设计、施工、科研、教学等单位以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下属的各分科学会,广泛征求意见。土木工程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审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基础上,又经反复研究修改,提出了三审稿,并于1998年4月的全体委员会议审查通过,报送全国科技名词委。
其后,全国科技名词委对报送的《土木工程名词》又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在此期间还进行了与水利、铁路、公路等名词以及外国人名的查重工作,委员会由蓝天、卢荣俭和袁之廉组成小组,再一次汇总和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修订为复审稿。2002年4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又委托何广乾、叶耀先二位专家进行复审。本委员会对他们的复审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经修改定稿,上报全国科技名词委批准公布。
本次审定的土木工程名词共分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工程、建筑结构、桥梁工程、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港口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燃气与供热、工程施工、勘察与测量、检测、地震工程与防振工程等16大类,共收词3828条,其中前14类是土木工程中的各专业常用的名词,后2类则是各专业通用的一些名词,因此不是严格按学科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审定、检索和查阅。同一名词可能与多个部分相关,但在编排公布时,一般只在其主要专业出现一次。
这次土木工程名词审定工作得到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领导和支持,学会秘书处徐渭等同志自始至终参与了本项组织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土木工程界各方面专家和学者的帮助和指导。
《土木工程名词》一书,于2004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