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木结构建筑全生命期碳审定和核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发布实施。
作为国内首部专注于木结构建筑全生命期碳审定和核算的专业标准,标准内容主要包括了木材获取、构件和制品生产、建造、运行和维护、拆除和回收各阶段中碳排放量、碳存储量、碳汇的审定和核查方法,并在以下方面实现创新:
第一、实践国际通行MRV(monitoring, reporting, verification)机制。采用国际通行的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核查(Verification)框架,通过科学、透明的方法量化,确保减排数据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为“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期望未来可对接碳交易市场,释放木结构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量化木结构建筑全生命期碳足迹。将木结构建筑从包括原材料获取和初步加工阶段、构配件和制品生产阶段、建造阶段、运行和维护阶段、拆除和回收阶段的全生命期碳排放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可验证的数据模型,并满足不同使用方选择部分阶段或全生命期的需求。
第三、体现碳存储价值。木结构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其天然的碳存储能力,根据国内外文献,1立方米木材可储存约250公斤碳,相当于917公斤二氧化碳。标准首次将这一特性纳入审定和核查模型,使木结构的低碳优势从“定性宣传”迈向“定量验证”。
第四、结合国内外数据。依据国内外碳审定和核查现行标准的技术方法,结合我国木结构技术要求和发展现状,解决了木构件和制品国内材料国内制造,国外材料国内制造,以及进口国外木制品三种情况。此外,补充了主要进口木材产品碳排放因子,整合国内外开源数据库。
《标准》的应用将有利于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为木结构建筑低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推广,收集使用反馈,后续将持续优化数据库广度和精度以及场景适配,助力我国木结构建筑在城市更新、低碳社区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