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
一、工程概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地处淮河干流中游,主体工程位于安徽省霍邱、颍上、阜南三县,控制流域面积4.22万平方公里,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相应滞洪库容85.6亿立方米,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相应滞洪库容121.3亿立方米。为Ⅰ等大(1)型工程。 主体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拓宽上下游引河;对现有主坝、南北副坝加高加固并延伸;加固改造已建城西湖船闸、49孔浅孔闸;新建深孔闸、姜唐湖进洪闸及临淮岗船闸。主坝及南北副坝均为均质土坝,主坝长8.54公里,最大坝高21.0米,南北副坝总长69公里,最大坝高12.0米;浅孔闸为开敞式闸室结构,单孔净宽9.8米,49孔;姜唐湖进洪闸为开敞式闸室结构,单孔净宽10.0米,14孔;深孔闸为胸墙式闸室结构,单孔净宽8.0米,12孔;新建临淮岗船闸标准为500吨级;加固城西湖船闸为100吨级;引河底宽160米,全长14.39公里。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控制淮河干流中游洪水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防御大洪水,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为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多条高速公路、煤矿、电厂、城市及1000多万人口提供安全保障。工程建成后,遇100年一遇洪水,可减少淹没面积为1290平方公里,一次性防洪减灾效益为306亿元,多年平均减灾效益为2.8亿元。2003年及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工程均运行正常,经受了大洪水的考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2001年5月,水利部以《关于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水总[2001]187号)批复了该工程初步设计。工程于2001年12月开工建设,先后完成了主体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各专项验收及工程安全鉴定工作,并于2007年6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工程总体设计充分利用原建工程,根据各建筑物不同功能要求,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创新了工程建设方案,优化了总体布置,不仅大大改善了工程运行条件,保证工程运行安全,而且满足了淮河和城西湖通航需求,同时节约了大量土地和建筑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工程深孔闸结构采用整体式加设水平中隔板闸室结构,改隔板为隔梁,并将隔梁布置升高,完全消除了泄流时出现在中隔板下的气泡及可能引起的闸室振动,降低了闸孔阻力,提高过流能力约5%。 (2)为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工程建设中优化设计,利用原建49孔浅孔闸,按现行规范校核检测,确定对老闸底板、闸墩采用外包薄壁砼进行加固;充分利用工程运用特点,选用双扉闸门,优化结构设计,节约了能耗。 (3)研发了“开孔垂直联锁式预制混凝土砌块”,砌块间三维空间相互咬合,替代传统的砌石护坡,减少了风浪产生的负压,提高了抗风浪作用,既解决了长吹程、高风浪条件下的主坝坡面防护,又节约了石料用量和工程投资,同时保护了环境。 (4)主坝淮北段坝基下3米左右有一层厚达2~4米的中粉质壤土夹淤质软土,施工中采用电解质式位移监测技术,取得了精度高达0.01毫米的连续的坝基垂直位移变化曲线,创新了大坝内部位移监测技术,提高了大坝内部变形的监测精度。可以随时监测内部变形,科学合理地控制填筑速度,保证了坝体填筑安全和施工进度。 (5)工程老坝体膨胀土、软基处理、基坑降水、施工截流、引河开挖、船闸浮筒式检修门等都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节约和保护的显著成效。该工程经2007年大洪水考验,为防洪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工程获奖
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四、获奖单位
水利部淮委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