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济鹳雀楼工程
来源:发布时间:2008-12-08
|
一、工程概况 位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址西的鹳雀楼是中国历史四大文化名楼之一,与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历史上的鹳雀楼始建子北周,毁于元初,存世约700余年。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鹳雀楼复建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 该工程是一座运用现代技术建造的完全仿唐式高台楼阁。整体建筑以高台为基,外观三层四檐,楼身总高73.9m,古建筑面积8222平方米。主体构架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与预制、现浇斗、栱、枋、月梁等清水混凝土构件层层组装而成。油饰彩绘,天花藻井,基座钩栏等内外装饰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风格。 该工程2002年6月竣工,并对游人开放。经过两年的考验,结构和内外装修完好无损,各种设备运行状态良好,显示出极高的质量。自开放以来,大大推动了运城乃至山西省的旅游事业,重建后的鹳雀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奇特,艺术精湛,装饰古朴、凝重、和谐,集中体现了北方传统建筑文化的风格内涵。经过多方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最终使中华名楼耸立在黄河岸畔,并成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鹳雀楼复建工程举世关注,被国内业界和社会公众赞为“功在国家,利在人民的传世盛举”,是综合采用我国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精华设计、施工而成。 设计过程中,经过历时数年的研究考察与分析论证,可知:鹳雀楼是一座修建于黄河岸畔的,下造高敞台基,底层四向环廊,楼身三层四檐,腰缠平座钩栏,楼顶高耸入云的高台式”层楼”。按唐代建筑风格与结构形制设计的鹳雀楼复建设计方案曾经历了多轮修改完善与比选论证过程。最终敲定了这个博采众长且集多方智慧于一体的、能够充分反映唐代楼阁式建筑技术水平和梁架结构时代特征的,端庄古朴、雄伟壮丽的鹳雀楼复建方案。 鹳雀楼堪称华夏第一仿唐名楼,其建筑雄姿与结构形式最具北方唐代楼阁式建筑古朴、劲健的风格和黄河文化豪放壮美的气韵。 鹳雀楼是迄今国内按照唐代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材契设计模数制度设计,运用现代混凝土建筑技术建造的,建筑高度最大,建筑结构最复杂的仿唐楼阁。 运用现代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枓体现古建风貌,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施工,也是建筑艺术再创作的过程。鹳雀楼唐代韵味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的复杂性。施工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两者间寻找结合点。应用了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中的多项,同时,还总结了异形仿古清水模板的设计与施工等十多项仿古创新施工技术。 1.鹳雀楼2万多件仿古构件为清水混凝土一次成活。异形仿古清水模板采用多种形式:隐刻部分为刨光木板雕刻反模;月梁在多向相交相切变截面处采用反向雕刻模板;斗、栱形式多,研制了工具式钢制拱头卷刹等。整体结构构架达到了清水混凝土效果,结构质量和艺术效果在同类工程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仿古构件的制作、安装及与现代框架组合的叠层施工技术。由于结构的特殊性,确定了仿古结构施工工艺,预制、现浇叠层施工,安装操作要点等,同时,还采取了控制制作偏差,安装累计偏差、构件的锚固固定、栌斗处柱子变径主筋的校正等各项措施,从而保证了安装质量,达到了整体结构安全,艺术效果和谐统一。 3.其他创新技术 (1)翼角的制作、安装采取传统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用传统方法作足尺模型,安装时按坐标投测定位,确保了32个屋面翼角的起翘一致。 (2)仿古吊顶大胆创新,采用花篮螺栓吊杆改善了传统平棋枋的受力,有效地控制了18m大跨度龙骨骨架的平整度和挠度;采用石膏刨花板、水泥复合板代替传统木制天花板。 (3)对于大批量,同规格雕饰构件,如楼梯华板、蜀柱、内天井如意云板、须弥座等,通过制作特殊模具,工厂化生产,经油饰后,表现出木质、石质雕饰效果,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仿古建工程中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4)油漆彩绘工程中,独创了唐式“烟琢墨碾玉装彩画”工艺。特别是在石膏刨花板(天花板)上做彩画,是彩画工艺的创新。 屋面超大型瓦作安装技术。屋面正脊两侧鸱吻高度达4.6m,已无法采用传统琉璃烧制工艺,改用高强免振混凝土做成薄壁空腹胎体,外挂琉璃片的施工工艺。 象眼为清水混凝土,尺寸远远超过同类型建筑。经采取整体模板、分段预制、拼接组装的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获奖单位 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 山西永济鹳雀楼旅游有限公司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太原中晋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